首页> 中文学位 >松花江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种群分布与水质相关性分析
【6h】

松花江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种群分布与水质相关性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来源

1.2松花江水系概况

1.3大型无脊椎底栖动物水质生物评价国内外研究现状

1.4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采集时间与采样点设置

2.2 样品采集及保存方法

2.3底栖动物鉴定与统计方法

2.4水质指标监测与评价方法

2.5 生物指数

2.6 CCA典范对应性分析

2.7群落结构与环境变量的连接分析

第3章 基于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水质评价及其与水质理化评价的差异性

3.1引言

3.2松花江干流水质因子的变化规律

3.3松花江干流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群落组成分析

3.4优势种群与生物多样性分析

3.5 底栖动物评价结果一致性分析

3.6底栖动物评价等级与水质类别评价等级的对应关系分析

3.7本章小结

第4章 群落分布与水质因子相关性分析

4.1 引言

4.2底栖动物与水质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4.3 平水期底栖动物与水质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4.4 丰水期底栖动物与水质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4.5生物多样性的限制因子及高锰酸盐指数的可靠性

4.6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声明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生物指标监测可以综合反映水体各种污染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综合性强、持续性久、敏感性高等的特点。能对现行理化监测无法反映污染综合效应的缺陷进行补充。本论文通过对松花江干流水体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实际状况的调查与分析,探索了以水生生物为主要指标的水质评价方法;为科学评估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实施效果和让松花江休养生息政策措施的绩效,全面评价流域污染物减排效果提供生物学依据。
  在松花江干流设置9个采样点,分别于2012年的平水期和丰水期对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进行采集,并对采样点的理化指标进行测定。通过对研究区域内的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密度等的调查分析,利用多种生物指数和优势种群指示意义对水质进行了评价,利用CCA分析和BIOENV分析对种群与水质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2012年9个断面中6个断面满足Ⅲ类水标准,3个断面满足Ⅳ类水标准。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生化需氧量。在松花江干流的9个采样点共采集底栖动物样品36个,鉴定出底栖动物40个分类单位,隶属3门6纲12目26科36属。从丰富度和密度上看,水生昆虫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
  对研究区域内的底栖动物优势种类以及常见种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不同区域内优势种类群落组成有很大的差异,但大部分为指示轻污染和清洁的种类,如大纹石蚕属(Mactonema)、多距石蚕属(Polycentropus)等的种类,说明研究区域内大部分水体水质良好,受污染程度较轻。
  应用Trent指数、BMWP指数、BPI指数和Chandler指数相结合的多指数评价法对研究区域内的水体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不同江段的水体质量有一定的差异,表现为上游和下游的水质普遍好于中游,而中游部分的佳木斯江段的水质明显好于哈尔滨江段。干流总体呈现轻-中污染状态。
  利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及BIOENV分析对底栖动物群落与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时间影响群落变化的主要因子有所不同,总磷为研究区域内的主要影响因子,种群分布受到多因子共同作用的影响和空间变化的影响显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