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及其与禁食诱导脂肪因子、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6h】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及其与禁食诱导脂肪因子、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血管生成素祥蛋白4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乙醇和其他明确的肝损害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根据肝内脂肪变、炎症和纤维化的程度,将NAFLD分为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硬化。
  NAFLD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目前研究认为NAFLD的发病与胰岛素抵抗、脂代谢异常、脂质过氧化等密切相关。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学者认为肠道菌群的改变可以通过直接调控机体脂肪合成与储存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能量吸收和储存,促进肥胖形成和胰岛素抵抗等机制影响能量代谢[1],参与NAFLD的发生和发展。
  禁食诱导脂肪因子(fasting-induced adipose factor,Fiaf)基因主要负责编码脂蛋白脂肪酶(lipoprteinlipase,LPL)抑制因子,LPL可以水解在脂蛋白颗粒的甘油三酯,促进脂质沉积。Fiaf正是通过抑制LPL,从而抑制甘油三酯循环。有研究表明在动物体内,Fiaf可被肠道菌群调控,肠杆菌的增加可以抑制Fiaf的表达,使得LPL表达增多,导致脂质沉积,但其具体机制需进一步的研究[2,23]。也有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Fiaf减少,且与胰岛素抵抗相关[24]。因此,我们就NASH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及其是否与Fiaf因子、胰岛素抵抗有关进行初步研究。
  目的:检测NAFLD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测定血浆Fiaf因子的水平,分析肠道菌群与Fiaf因子、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探讨肠道菌群在非NAFL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本研究共收集在我院门诊和体检部经临床、实验室、B超确诊为非酒精性脂肪型肝病患者30例(病例组),在我院门诊体检结果为健康并且愿意接受实验的成年人30例(对照组)。NAFLD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3]。所有研究对象均除外近期使用肠道微生态制剂、酸奶、使用抗生素等可能影响肠道菌群的制剂。常规测量两组的身高、体重、腹围,计算BMI值。选择肠道菌群中5种具有代表性的细菌进行培养,分别计数病例组和对照组肠道菌群中这5种细菌的数量,用以评价肠道菌群的变化状况。收集所有研究对象清晨空腹抽取的静脉血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FPG)以及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使用平衡稳态模型的评价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tic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HOMA-IR),评估胰岛素抵抗程度。通过RT-PCR方法检测两组血浆中Fiaf的mRNA的表达。根据检测结果,分析肠道菌群数量、Fiaf的含量、HOMA-IR的相关性。
  结果:1两组肠道菌群数量比较:与对照组相比,NAFLD组变形杆菌和肠球菌数量明显增加(9.20±0.20vs8.73±0.41,7.70±0.55vs7.18±0.36,P<0.05),双歧杆菌、拟杆菌、乳杆菌数量明显减少(8.89±0.28vs9.16±0.22,7.29±0.36 vs7.94±0.15,9.21±0.36 vs9.76±0.22, P<0.05)。2两组年龄、性别、BMI、腹围比较:两组在年龄、性别上差异无意义(P>0.05),相比正常对照组,NAFLD组研究对象的腹围、BMI均明显升高(90.5±8.86vs81.67±8.89,27.42±3.14vs24.22±2.37,P<0.05)。3两组血清学指标比较: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ALT(37.75±29.93 vs11.17±1.72)、AST(27.96±18.99 vs10.83±1.47)、CHOL(5.17±0.80 vs4.44±0.54)、TG(2.16±1.04 vs0.94±0.41)水平明显升高,均P<0.05;病例组Fiaf水平明显降低(1.21±0.05 vs1.26±0.03,P<0.05),病例组HOMA-IR明显升高(4.91±1.21vs2.86±0.51,P<0.05)。两组LD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相关性分析:5种肠道菌群中只有变形杆菌数量与血清FiafmRNA表达水平呈显著性负相关(r=-0.734,P<0.01),血浆FiafmRNA表达水平和HOMA-IR呈显著性负相关(r=-0.819,P<0.01),变形杆菌数量和HOMA-IR呈正相关(r=0.614,P<0.01)。
  结论:1 NAFLD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的失调,表现为双歧杆菌、拟杆菌、乳杆菌减少,变形杆菌、肠球菌增加。2变形杆菌数量与Fiaf因子的表达水平呈显著性负相关,与HOMA-IR呈正相关,而Fiaf因子的表达水平与HOMA-IR呈显著性负相关。3表明在NAFLD的发病过程中,肠道菌群失调可能通过抑制Fiaf因子的表达引起IR,参与NAFLD的发生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