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贴扎联合肌力训练对早期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患者临床效果的研究
【6h】

贴扎联合肌力训练对早期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患者临床效果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主要实验仪器

2 病例资料及实验分组

2.1 纳入标准

2.2排除标准

2.3 实验分组

3 治疗方法

3.1对照组Group B对股内侧斜肌进行肌肉力量及肌力耐力训练、股外侧斜肌肌肉牵伸康复治疗。

3.2 肌内效贴

4 评价指标

4.1视觉模拟评分法

4.2 Lysholm膝关节评分量表

4.3 Footscan步态分析方法

5 统计学分析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临床治疗及其对步态影响的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patella femoral pain syndrome,PFPS)是临床多发并且较为常见的疾病,有研究表明,PFPS的发病率约为10%~40%,以18至45岁的中、年轻人最为多见。早期PFPS的症状较轻,休息后可有缓解,因此不被人们所重视,任其发展会导致膝关节骨关节炎及关节畸形的产生,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对于早期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的预防、治疗以及延缓其发展成为重大课题。
  PFPS的早期症状大多不典型,患者主诉髌周或髌下疼痛,伴有捻发音、摩擦音、打软腿等症状,上、下楼梯或下蹲时症状加重,急性期会伴有关节肿胀。目前对于PFPS的病因尚存在争议,下肢解剖关系紊乱(包括髌骨活动轨迹异常、Q角异常、足弓改变等),慢性劳损,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张力分布不均等被认为是造成PFPS的重要原因。其中膝关节周围肌肉张力改变,主要是股内侧斜肌(vastus medialis oblique,VMO)肌肉无力,股外侧斜肌(vastus lateralis,VL)肌肉张力增高被认为是导致早期PFPS的主要影响因素。VMO肌肉力量下降,VL张力增高,导致髌骨在膝关节活动过程中内外应力分布不均衡,在膝关节进行屈曲时,髌骨与股骨滑车之间的应力超出正常范围,从而导致关节疼痛的产生。因此,有针对性对股内侧斜肌进行肌力训练,同时降低股外侧斜肌肌肉张力,维持髌骨在膝关节屈伸活动时的正常活动轨迹,对早期PFPS患者的康复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贴扎是在近年内兴起的康复治疗辅助手段,具有消肿、止痛、支持及稳定肌肉关节、改善感觉输入、促进软组织功能活动的作用。利用贴扎的生物力学作用可以辅助股内侧斜肌稳定髌骨,稳定髌股关节结构。同时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促进引起关节不适的代谢产物的排出,减缓疼痛,强化膝关节周围本体感觉输入,稳定髌股关节。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有针对性的对股内侧斜肌进行肌力训练,利用牵拉等手法降低股外侧斜肌肌肉张力,同时利用贴扎技术维持髌骨在膝关节屈伸活动中运动轨迹,降低在膝关节屈伸过程中髌骨与股骨髁间滑车的应力,以达到减轻早期PFPS患者患侧膝关节疼痛,延缓疾病进展的效果。
  方法:本实验研究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早期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之前未接受任何物理及药物治疗,年龄在18~45岁之间;发病时间在1年以内,病程在3个月以上;髌股关节摩擦试验阳性;上、下楼及长时间进行屈膝运动时疼痛加剧;所有PFPS患者膝关节均无外伤史及骨折、韧带重建、半月板修复等膝关节手术史,排除膝关节周围韧带炎、滑膜皱襞综合征、半月板撕裂等膝关节疾病。
  根据以上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共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8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门诊就诊的早期PFPS患者40例,采用系统随机法将入选患者分为治疗组(Group A)与对照组(Group B),其中A组20例(男7例,女13例);年龄(34.0±6.39)岁;病程在3个月至10个月之间。B组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33.0±7.59)岁;病程在4个月至12个月之间。A组与B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入组患者均已签属知情同意书。
  对照组Group B患者进行股内侧斜肌肌肉力量及肌肉耐力训练,同时对股外侧斜肌肌肉进行牵拉以降低肌肉张力。治疗组A组则在对照组B治疗基础上应用肌内效贴布,利用贴扎技术的生理及生物力学作用辅助股内侧斜肌稳定髌骨,在日常活动中维持髌骨正常活动轨迹,3次/周,持续治疗4周。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及治疗4周后对所有入组患者进行视觉疼痛量表(Visual Analogy Scale,VAS)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Footscan步态评定。
  结果:
  1.治疗前A、B两组患者的 VA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周后,Group A患者的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疼痛减轻,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roup B组患者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仍无明显改善(P>0.05),差异无统计学差异;Group A的治疗优于Group B。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与治疗前各组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疼痛减轻,有统计学差异;且两组间比较,Group A患者情况改善更为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治疗前A、B两组患者的膝关节Lysholm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roup A患者的膝关节Lysholm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roup B组患者的膝关节Lysholm评分与治疗前比较仍无明显改善(P>0.05),差异无统计学差异;Group A的治疗优于Group B。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膝关节Lysholm评分与治疗前各组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疼痛减轻,有统计学差异;且两组间比较,Group A患者情况改善更为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A、B两组患者治疗前步态分析中患侧下肢支撑相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周后Group A患者患侧下肢步态周期中的支撑相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支撑相明显延长,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roup B患者患侧下肢步态周期中的支撑相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改善(P>0.05),差异无统计学差异;Group A的治疗优于Group B。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患侧下肢步态周期中的支撑相与治疗前各组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支撑相明显延长,有统计学差异;且两组间比较,Group A患者情况改善更为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股内侧斜肌与股外侧斜肌是维持髌骨运行轨迹的重要结构,对股内侧斜肌进行针对性的肌肉力量与耐力的训练,同时对股外侧斜肌的进行牵拉减低其张力在一定程度上会缓解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的症状。
  2.应用贴扎联合股内侧斜肌肌力训练,可以有效的缓解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患者的症状,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膝关节功能,矫正患者步态,有效延缓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的进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