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PCOS患者血清性激素和皮质醇水平变化的研究
【6h】

PCOS患者血清性激素和皮质醇水平变化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英文缩略语表

声明

引 言

研究对象和方法

结 果

讨 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 图

在读期间撰写的论文

致 谢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及目的: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最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疾病之一,在育龄女性人群的发病率为5-10%。PCOS的临床表型具有高度异质性,发病机制极其复杂,因此其诊断及病因一直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PCOS患者中约50%有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水平的升高。然而,目前国际公认的PCOS诊断标准—鹿特丹标准却将其剔除在外。其原因可能由于人种及遗传背景等方面差异,而且LH的升高对人类生殖带来的负面影响还不明确。然而,由于大部分数据资料均来自国外,LH水平以及LH/卵泡(雄)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的比值在中国人群中PCOS的诊断价值急待进一步研究。
   PCOS的病理生理变化涉及范围很广,包括神经、内分泌、代谢系统和卵巢局部等调控因素,其中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us-pituitary-adrenal axis,HPA轴)在PCOS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HPA轴和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是应激的外周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维持应激时内环境的稳定。而皮质醇作为HPA轴的产物,可反映整个HPA轴的功能状态,其昼夜规律的存在反映了HPA轴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反之,HPA轴的功能紊乱会导致皮质醇水平的改变和昼夜规律消失。
   近年来有研究发现PCOS患者可能存在HPA轴的激活和功能紊乱,而外周皮质醇的代谢改变可能是HPA轴激活的原因之一,但尚存在争议,尤其是对其发生机制及循环中皮质醇水平高低的争议较大。
   本研究主要有两个目的,首先,比较经鹿特丹诊断标准诊断为PCOS的中国妇女与单纯排卵障碍患者LH水平及LH/FSH的改变,探讨LH和LH/FSH在诊断中国人群PCOS中的价值;其次,通过比较PCOS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皮质醇水平和昼夜规律的消失率,分析中国人群中PCOS患者HPA轴的特点。
   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了从2008年7月到2010年3月因月经稀发、闭经,或月经紊乱就诊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的患者共100例。
   在排除了其他引起排卵障碍和高雄激素血症等器质性疾病后,根据2003年鹿特丹PCOS的诊断标准,符合该标准三条中的两条指标纳入为PCOS组,未达到鹿特丹诊断标准的为单纯排卵障碍组。根据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4为超重,将PCOS患者及排卵障碍对照组患者各分成两个亚组,分别为超重PCOS组,正常体重PCOS组,超重排卵障碍对照组和正常体重排卵障碍对照组。
   符合标准并入选的患者93例,平均年龄25.98±4.54岁。其中PCOS患者共67例,单纯排卵障碍对照组26例。PCOS组中超重亚组19例,正常体重亚组48例。单纯排卵障碍对照组中超重患者8例,正常体重患者18例。两组间年龄和BMI均无统计学差异。
   另外,选取30名正常体重,月经规则的成年妇女作为皮质醇研究的健康对照。
   2.研究方法
   2.1对患者进行临床以及实验室检查的评估,包括病史,体征,性激素,胰岛素,血糖,OGTT以及17-羟孕酮(17a-hydroxyprogesterone,17OHP)的检测比较PCOS患者与排卵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性激素以及糖代谢指标的改变;
   2.2分别检测清晨8时血清皮质醇水平(即基础皮质醇)以及16时皮质醇的水平,比较PCOS组与健康对照组皮质醇水平及昼夜规律的消失率;
   2.3.对影响基础皮质醇水平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1.PCOS患者与排卵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内分泌代谢的改变
   1.1一般临床特征的比较
   高雄激素的表现(包括临床体征和生化指标)在PCOS组较排卵障碍组显著增加,分别为73.1%和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单纯痤疮表现是最常见的高雄激素表现,占44%。
   1.2性激素的比较
   在PCOS组与排卵障碍组的比较中,PCOS组LH明显升高(11.98±7.12 vs8.42±7.46 IU/L)(P<0.05)但LH/FSH的比值无明显差异。总睾酮(Testerone,T)在PCOS组中较排卵障碍组显著升高,分别为0.98±0.45和0.72±0.28 ng/mL(P<0.01)。硫酸脱氢表雄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 sulfate,DHEAS)在PCOS组较排卵障碍组也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11±2.87 vs6.52±2.20μmol/L,P<0.05)。
   亚组分析,超重PCOS组LH水平比超重排卵障碍对照组升高,分别为10.46±5.98和3.97±2.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H/FSH的比值高于超重排卵障碍对照组(1.89±1.02 vs0.95±0.35 IU/L,P<0.05)。DHEAS也较对照组升高,分别为7.92±2.11和5.94±1.99μmol/L,P<0.05。然而在正常体重的患者中,PCOS患者与排卵障碍患者在上述指标上无差异。
   1.3糖代谢指标的比较
   胰岛素抵抗的患病率在PCOS组与排卵障碍对照组分别为62.7%和46.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体重PCOS组胰岛素抵抗的发生率较正常体重排卵障碍组显著升高(54.2% vs22.2%,P=0.027)。
   糖耐量异常在本研究中发生率较低,其中PCOS妇女IGT发生率为11.9%,DM为1.5%。排卵障碍的妇女IGT发生率为15.3%,而DM为3.85%,两者无统计学差异。
   2.皮质醇水平及其昼夜规律变化
   2.1 PCOS组与健康对照组基础皮质醇以及其昼夜规律的比较
   将超重PCOS组,正常体重PCOS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三组的基础皮质醇水平分别为11.93±4.77,17.77±10.60和14.80±4.93μg/dl。其中超重PCOS组较正常体重PCOS组基础皮质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较健康对照组有降低趋势,P=0.086。超重PCOS组中16时皮质醇/8时皮质醇的比值较健康对照组有升高趋势,P=0.086。
   2.2各组皮质醇昼夜规律的分析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超重PCOS组其昼夜规律消失率显著升高,为16.7%和47.3%,P<0.05。超重PCOS组皮质醇昼夜规律消失率较正常体重PCOS组有升高趋势,为47.3%和25.0%,P=0.07。
   3.影响基础皮质醇水平的相关因素分析
   基础皮质醇与BMI呈负相关(r=-0.320,P<0.01)与促甲状腺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17OHP以及DHEAS呈正相关(r=0.269,P<0.05;r=0.497,P<0.01;r=0.230,P<0.05)。
   结论:
   1.LH水平以及LH/FSH的比值不能用于PCOS与单纯排卵障碍的患者的鉴别诊断,尤其是在正常体重的无排卵患者中。
   2.超重的PCOS患者存在HPA轴功能紊乱,其基础皮质醇水平降低及昼夜规律消失率显著升高。
   3.基础皮质醇水平与BMI呈负相关,与DHEAS,TSH以及17-OHP呈正相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