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体育场建筑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初探——以重庆梁平县体育场项目为例
【6h】

体育场建筑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初探——以重庆梁平县体育场项目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图表目录

1 绪 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的目的

1.3研究的意义

1.4研究方法和框架

2 体育场建筑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理论概述

2.1体育场建筑公共空间概述

2.2建筑人性化空间设计概述

3 体育场建筑公共空间的组成与特征

3.1功能结构

3.2空间形态

3.3空间中的环境要素与无障碍设计

4 体育场公共空间使用人群的心理、行为活动特征分析

4.1体育场公共空间使用人群分类及特点

4.2体育场公共空间使用人群心理特征

4.3体育场公共空间使用人群行为特征

4.4体育场公共空间中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4.5体育场公共空间人性化缺失原因分析与总结

5 结合工程实践的体育场建筑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策略研究

5.1梁平体育场项目概况简介

5.2体育场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原则

5.3体育场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方法

5.4体育场公共空间人性化的功能结构与合理的布局组织策略

5.5体育场公共空间空间形态的人性化设计策略

5.6体育场公共空间环境、设施与细节的人性化设计策略

5.7体育场公共空间工艺设计中的人性化设计思考

5.8体育场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的人性化策略

5.9项目设计的遗憾

5.10本章小结

6 结 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B. 梁平体育场建筑施工图纸

展开▼

摘要

体育场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不仅成为城市形象的代表,也为市民提供观看比赛或演出、运动休闲的空间场所,而体育场建筑公共空间是体育场中市民使用最为频繁的区域,也是体育场空间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现代化时期,它具有提高城市形象,促进人们精神生活丰富与满足的积极意义。
  但由于体育场建设周期短,工程量大等特点,在设计上过度注重外观性与标志性,往往不能真正从使用者角度出发,做到以人为本,对于人性化空间与细节等的考虑显得不够深入仔细,加之我国城市用地紧张的现状,高质量、高标准的体育场地数量稀少,远远不能满足人们日常运动健身的需要,而一些承办过大型赛事的体育场,在后期运营与管理上也呈现亏损的现象。因此如何利用有限的建设用地和资金,尽可能保障人们对体育场使用的舒适与方便,满足人们对于体育赛事的热爱,使体育场成为人们真正愿意前往的地方,是摆在每个建筑设计人员面前急待解决的问题和矛盾。
  本文以上述观点或问题为基点,以空间理论与人性化设计理论为指导,将体育场建筑公共空间的特点与人的心理、生理行为特征相结合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把理论问题具体化、实际化,以调研与参与的实际项目为依据,进而提出体育场建筑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的方法与策略,并将策略运用于实践项目中,希望通过实践的检验,能对今后的设计有所帮助。
  提问——从实际出发,通过对我国现有几座大型城市体育场的调查与研究,结合目前我国体育场设计的现状,提出存在的问题:我国体育场设计以形象和满足基本使用功能为主,缺乏对整个建筑的人性化设计思考,进而选取其中使用人数最多的体育场公共空间,进行研究。
  分析——从提出的体育场公共空间缺乏人性化设计出发,通过对我国现有体育场公共空间的通常设计方法中的功能布局方式、空间形态设计、环境细节设计三方面进行分析,阐明体育场公共空间的基本组成形式和空间特点;再以人性化设计为前提,对处于空间中的人的心理行为、生理行为方式,以及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进而将两方面结合起来,进一步将所提问题转化为功能布局、空间形态、环境细节与人之间的矛盾问题,为策略的提出明确了方向。
  总结——根据以上分析,结合人性化与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总结体育场公共空间设计的人性化设计原则,对之后的方法与策略的提出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
  策略——根据问题与矛盾,从所提问题的三方面出发,运用原则与方法提出体育场建筑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的建议与策略,其中以笔者参与设计的重庆梁平县体育场实际项目为依据,有针对性的尝试将建议与策略运用到实践项目中,并通过部分已建成项目为支撑,进行归纳与总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