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和特发性间质性肺炎运动心肺储备功能的对比研究
【6h】

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和特发性间质性肺炎运动心肺储备功能的对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心肺运动试验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 心肺运动试验(Cardiou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CPET)是通过分析运动下病人的呼吸气体(包括氧气、二氧化碳),通气参数以及监测运动中的代谢指标、心电图等来评估病人的心肺功能的一种无创方法。 心脏与肺脏是两个在生理和病理上联系最紧密的器官,在研究心功能或肺功能的同时,应重视整体心肺功能情况。值得注意的是,无论静态肺功能还是静态心功能测定,都不能可靠的反映患者心肺功能的储备能力,而心肺运动试验可以可靠反映心肺的储备功能。平静状态的心肺功能正常,不等于运动时的心肺功能正常。因此心肺功能运动试验可更精确、全面的评价呼吸道疾病病人的心肺功能,更可靠的为呼吸道疾病病人提供运动康复的指导,更有助于提高呼吸道疾病人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随着技术的进步,CPET使用逐渐增加。查阅文献,国内学者对轻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心肺功能的变化情况及运动心肺试验在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面做了一些工作,而我们临床遇到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多为静态肺功能Ⅱ期以后的患者,这部分患者的运动耐力下降更为明显,是我们临床研究的主要对象,这部分患者运动状态下的心肺贮备功能如何,目前国内鲜有报道。此外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目前是我们临床的一大难题,一是诊断困难,二是治疗困难,国内的报道多集中在运动心肺试验在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IIP)及继发性间质性肺炎(免疫结缔组织病等)早期发现中的作用,而对于那些临床上确诊的间质性肺炎,静息肺功能已经有表现的患者,运动状态下心肺储备功能的变化研究不多。而且慢性阻塞性肺病及间质性肺炎同样均存在运动耐力的下降,但运动状态下,二者的心肺功能究竟有哪些不同,各自又有哪些特点,了解这些将可以使我们对这两类疾病的运动生理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而能够为患者制定更合理的康复治疗方案。由此,本研究选择Ⅱ—Ⅲ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和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进行运动心肺试验,观察二者的异同,并结合静息肺功能相关指标进行相关性的研究。研究目的对Ⅱ—Ⅲ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及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进行运动心肺试验,观察二者在运动状态下的反映心肺储备功能、肺通气功能及气体交换能力的各项指标的异同点。 研究方法: 入选Ⅱ—Ⅲ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稳定期患者16名为COPD组,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患者15名为IIP组,同时选取健康成年人15名为对照组。先对其进行静息肺功能检查,然后采用负荷连续递增的平板运动方案。开始3 min受试者保持静息至各项数据稳定,然后进行3 min无负荷热身运动,接着负荷连续递增直至受试者疲劳,卸载负荷逐步停止运动并询问运动停止的原因。运动中监测心电图、血压、脉搏氧饱和度(SpO2)、氧耗量(VO2)、最大运动通气量(VEmax)、氧脉搏(O2pulse)、呼吸储备(BR)、氧通气当量(无氧域时)(VE/O2@AT)、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无氧域时)(VE/C02@AT)、呼吸商(RQ)、死腔与潮气量的比值(VD/VT)等指标。 研究结果: 1.COPD组与IIP组及正常对照组静息肺功能的比较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OPD组患者FVC、FEV1.0、FEV1、0占预计值%、FEV1.0/FVC、MVV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IP组FVC、FEV1.0、FEV1、0占预计值%、MVV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FEV1.0/FVC高于正常组。IIP组FEV1.0/FVC、FVC、FEV1.0、FEV1、0占预计值%、均高于COPD组(p<0.05),FVC、VC低于COPD组(p<0.05)。 2.COPD组与IIP组及正常对照组运动心肺功能的比较整个试验运动过程中,COPD患者组中10人顺利完成了整个试验,另外6人因为呼吸困难或者肌肉疲劳中途停止,IIP组则均顺利完成。极量运动时,COPD组患者Wmax、VO2、VCO2、BR、O2pulse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VD/VT 无论是在AT时或PEAK时均高于对照组(p<0.05),COPD组部分患者由于不能耐受,而中途停止,使得AT不出现或难以确定;IIP组Wmax、VO2、VCO2、BR、O2pulse、AT、VE/VO2、VE/VCO2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IIP组与COPD组比较,Wmax、VO2、VCO2、BR、O2pulse、AT、VE/VO2、VE/VCO2等指标均较COPD组高(p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