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浓度瑞芬太尼/异丙酚联合血浆靶控的镇静效应评价及对BIS的影响
【6h】

不同浓度瑞芬太尼/异丙酚联合血浆靶控的镇静效应评价及对BIS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全麻的研究进展

高血糖对机体的影响及围木期血糖控制的研究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研究目的: 评价全身麻醉诱导中不同血浆靶浓度瑞芬太尼和异丙酚联合输注时的镇静效应及对BIS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拟在全身麻醉下择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患者80例,用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四组(n=20),四组患者诱导(本研究中诱导过程暂定为BIS值从基础值下降至50)时均同时行瑞芬太尼/异丙酚联合血浆靶控输注,组Ⅰ、Ⅱ、Ⅲ、Ⅳ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分别为:0ng/mL、2ng/mL、4ng/mL、8ng/mL,各组异丙酚初始目标血浆靶浓度均为2μg/mL,之后每隔1min将异丙酚血浆靶浓度增加0.5μg/mL,直至BIS值降至50,观察并记录各组患者入睡时BIS值、入睡时及BIS值降至50时的异丙酚血浆靶浓度、诱导所需时间、诱导期间异丙酚总用量及血流动力学状况(HR、MAP和SPO2),比较各组间以上数据的统计学差异。 研究结果: 对照组(组Ⅰ,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为0ng/mL)的麻醉诱导时间为352.4±76.4S,入睡时BIS值69.0±5.3,入睡时及BIS降至50时的异丙酚血浆靶浓度分别为3.45±0.5μg/mL和4.72±0.70μg/mL,诱导期间异丙酚总用量为13.6±3.5 mL;与组Ⅰ相比,组Ⅱ(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为2ng/mL)的麻醉诱导时间为365.1±105.7S,入睡时BIS值70.9±5.1,入睡时及BIS降至50时的异丙酚血浆靶控输注浓度分别为3.29±0.64μg/mL和4.55±0.69μg/mL,异丙酚总用量12.8±5.3mL,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对照组相比较,当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为4ng/mL(组Ⅲ)和8ng/mL(组Ⅳ)时,麻醉诱导时间明显缩短,分别为311.8:1±87.3s和175.5±60.8s(P<0.05);异丙酚总用量量明显减少,分别为11.6±4.1 mL和8.8±3.2 mL(P<0.05);患者入睡时的BIS值明显升高,分别为73.4±5.0和75.3±4.5(P<0.001)。在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为8ng/mL时,维持患者入睡和BIS至50时的异丙酚血浆靶浓度明显降低,分别为2.90±0.61μg/mL和4.03±0.74μg/mL(P<0.001和P=0.001),四组患者在麻醉诱导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均保持平稳。 研究结论: 瑞芬太尼/异丙酚联合血浆靶控行全身麻醉诱导,随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的增加,患者入睡时的BIS值呈线性上升趋势;麻醉诱导所需时间缩短;入睡时及BIS值降至50时的异丙酚血浆靶浓度逐渐降低;诱导中异丙酚总用量也明显减少。本研究提示在瑞芬太尼/异丙酚联合血浆靶控输注体系中,当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4ng/mL时,具有显著相互协同的镇静效应。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