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孟子》的君子观研究
【6h】

《孟子》的君子观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绪论

1.1 孟子君子观的研究现状

1.1.1 内在研究进路方向的研究现状

1.1.2 外在研究进路方向的研究现状

1.1.3 孟子君子观的研究现状

1.1.4 研究特点与价值

1.2 “君子”概念的发展与辨析

1.2.1 “君子”概念的演变

1.2.2 《孟子》文本中“君子’’、“大人”、“大丈夫”、“圣人”概念之辨析

2.人禽之辨:君子的逻辑起点

2.1 儒家与人禽之辨

2.2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2.3 人禽之辨的意义

3.正命:君子的形上学依据

3.1 孟子对“命”的定义

3.2 “命”的形而上意义

3.3 君子对“命”的态度

4.性善:君子的道德内涵

4.1 性善的内涵

4.1.1 对“性”的释义

4.1.2 性善的依据和道德内涵

4.2 性善与君子的关系

4.2.1 解决了君子为什么要承担道德

4.2.2 解决了君子成圣的可能性问题

4.2.3 解决了道德实现方式的问题

4.3 从性善到仁政:君子道德行为的确立

4.3.1 仁政与性善的关系

4.3.2 仁政与君子的关系

5.反身而诚:君子的自我修养

5.1 君子与自我

5.2 君子与他者

5.3 君子与物

6.行吾敬:君子的行为方式

6.1 孟子对札的态度:礼的内化转向

6.2 行吾敬的内涵:经权之辨

6.3 行吾敬的意义

7.君子有终身之忧:君子的价值理想

7.1 君子于困境中成圣

7.2 忧民之忧

8.君子有三乐:君子的精神境界

8.1 乐的来源

8.2 君子三乐

8.3 乐的境界

9.孟子君子观的特点及意义

9.1 确立君子人格的形上学依据

9.2 论证君子具有成圣的可能性

9.3 确立人格的尊严,肯定人格内在的强大力量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自周初人文主义精神跃动以来,人的主体概念进入思想范畴被考量与丰富,开始了对人格问题的讨论。什么样的人格具有理想意义上的普遍价值?如何使人拥有理想人格?造就理想人格有哪些方法和途径?这些自孔子确立人文主义框架开始,就一直是后世儒家所重视的话题。孔子首先明确地将君子概念从社会阶层定位转变为道德哲学范畴,并为君子设定了以“仁”为核心的理想人格。孟子完全继承孔子对君子的道德设定,并且更为系统地对“君子”这一理想人格概念进行了创造性的阐述。在本体论层面,孟子以“正命”的态度作为天命观,为君子在天命主宰下的现实困境中确立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提供形上学依据;在天人关系中,孟子创造性地以“性善”沟通天人,实现天人合一,对君子通过道德修养达到天道至善境界给出了其必然性的根据。在工夫论层面,孟子以“反身而诚”的修养工夫确定君子在道德哲学范畴中拥有完全主动自觉的决定性地位;在工夫论的实践过程中,孟子提出君子的行为以自身内在的良心本心为准则,由此为依据的行为本身符合礼。在人生境界层面,孟子以君子的终身之忧突出君子在道德与政治两个维度的自觉责任意识和价值理想;同时,君子的精神境界是消解外在事功的纯粹道德领域的本心之乐,以自我内心至诚至善为最高境界。孟子以“人皆可以为尧舜”对君子人格进行系统构建,对后世儒者特别是宋明理学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