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CT灌注联合CT血管造影评价缺血性脑卒中应用价值的研究
【6h】

CT灌注联合CT血管造影评价缺血性脑卒中应用价值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符号说明

声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一、多种模式CT检查方法评价缺血性脑卒中的能力

二、颈内动脉及颅内动脉狭窄程度与脑组织灌注异常改变的相关性分析

三、表面通透性PS对梗塞后出血性转化(HT)的预测作用一

三、表面通透性PS对梗塞后出血性转化(HT)的预测作用二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CT灌注联合CT血管造影评价缺血性脑卒中应用价值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患者检查数据的分析,探讨脑容积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IPD与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联合应用评价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 材料与方法: 41例怀疑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于就诊期间接受了MSCTA和CTPI检查。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病例。符合条件的病例,对每位患者的颈部一颅内动脉及脑组织灌注情况进行评价,由两位放射科医生分别在MSCTA影像中记录动脉狭窄或闭塞是否存在,病变的部位;在CTPI图像记录是否有灌注异常区域,及该区域与对侧不同的灌注参数值,包括CBF、CBV、MTT及PS。评价CTP与CTA联合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期值、阴性预期值、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评价颈部及颅内的血管狭窄与颅内灌注缺损程度的相关性。评价PS值对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转化的预测作用。 结果: 41例患者中的35例存在颈动脉或颅内动脉狭窄和/或脑组织灌注异常,CTP及CTA共发现40个脑组织灌注异常灶、17处颈内动脉狭窄段及31处颅内动脉狭窄段纳入本项研究。多种CT检查方式结果分析显示MTT图(96.3%)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的敏感度最高,而CBV图(100%)特异度最高。灌注异常区的CBF(t=-9.644)、CBV(t=-3.434)、MTT(t=9.978)三组参数值与对侧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灌注异常区的灌注参数(MTT、CBF、CBV)改变与颈内动脉或颅内动脉狭窄程度是否具有相关性的结果显示只有MTT值异常与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具有低的正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r值0.524>0.5,P=0.013;其余各项均与颈内动脉或颅内动脉狭窄程度无相关性,证明供血动脉狭窄程度与脑组织缺血程度不成正比。对灌注异常区的CT随访中,灌注异常区出血组与对照组(未出血)的各灌注参数值比较结果显示,出血组PS(t=6.588)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1.与单独CT平扫、CTA或CIP检查比较,多种模式CT检查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检出率较高。而MSCTA可以有效判断脑动脉系统是否存在狭窄和闭塞、确定病变部位和测量狭窄程度。本研究运用CTP联合CTA可以从形态学及功能学等多方面综合评价脑组织缺血情况,为临床干预治疗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2.本研究测量灌注异常区的CTP灌注参数(CBF、CBV、MTT)改变均与对侧存在显著差异,显示了动态灌注参数对于脑组织血流动力学变化具有灵敏而准确的反映,优于其他检查方法。 3.本项研究统计分析了各项灌注参数改变与颈动脉和/或颅内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数据显示证明,只有MTT值异常与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但相关性较低(r=0.524,P=0.013);其余各项灌注参数异常程度均与颈内动脉和/或颅内动脉狭窄程度无明显相关性。证明供血动脉狭窄程度与脑组织缺血程度不成正比。 4.本项研究中复查CT出血组的灌注异常区PS与对照组(未出血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证明PS值对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转化有指示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