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乙酰甲胺磷对尾草履虫和绿草履虫的毒理学研究
【6h】

乙酰甲胺磷对尾草履虫和绿草履虫的毒理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有机磷农药的毒理学研究概述

第二章 基于图像处理的原生动物自动计数方法及其实现

第三章 乙酰甲胺磷对草履虫的急性毒性作用与半致死浓度的确定

第一节 乙酰甲胺磷对草履虫的急性毒性作用

第二节 乙酰甲胺磷对草履虫的半致死浓度的确定

第四章 乙酰甲胺磷慢性毒性作用下草履虫种群增长的动态变化

第五章 乙酰甲胺磷慢性毒性作用下对草履虫个体特征影响

第一节 草履虫慢性毒性作用下的形态变化

第二节 尾草履虫慢性毒性作用下伸缩泡收缩活动的变化

第三节 草履虫慢性毒性作用下糖代谢的变化

第四节 绿草履虫慢性毒性作用下共生藻数量的变化

第五节 草履虫慢性毒性作用下超微结构的变化

1材料

2实验方法

3仪器

4结果与讨论

附图1

附图2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人类生存的环境中有着大量的农药残留,对环境和生物的破坏是多方面的,目前关于动物毒性试验的监测报道较多,对其毒性机理研究局限于高等动物类群,对水体中原生动物这些非靶标生物的毒理机理报道甚少。乙酰甲胺磷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有机磷农药, 对水体中的原生动物类群的生理、行为、繁殖等方面的影响机制尚未阐明,以草履虫为生物材料研究乙酰甲胺磷的对其各层次的影响,以期对农药毒性进行分析和评价提供证据,对深入了解动物细胞水平毒性影响的内在机制等理论问题也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1原生动物自动计数软件的开发和实现传统的原生动物计数方法很难准确地计算出活的原生动物个数。为了提高计数效率并减小计数误差,本文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将连续拍摄的两幅或多幅照片,经过图像相减、增强、滤波以及二值化等图像处理技术,转换为一幅黑白图像。再使用连通区域的标号和统计修正等方法,自动计算出图中的原生动物个数。该系统已被成功使用于草履虫等纤毛类原生动物的种群动态变化、存活率等定量研究,得到了比人工计数更为准确和更高效的实验结果。 2乙酰甲胺磷急性致死毒性作用和半致死浓度的确定(1)急性致死作用暴露于乙酰甲胺磷溶液中的尾草履虫和绿草履虫,随着溶液浓度的升高存活时间逐渐变短,其运动行为受到严重影响。浓度在5mg/L-25mg/L范围内,虫体首先快速运动,运动方式除了直行和轴向旋转的正常运动之外,以自身中心旋转运动的速度迅速提高,随后运动速度逐渐减缓。浓度在35mg/L-65mg/L范围内,尾草履虫虫体接触到药液后其运动速度即迅速下降,随之伸缩泡和食物泡破裂,其内容物与细胞质混合,整个细胞容积变大,细胞膜接着破裂,细胞内容物逐渐溢出到细胞外侧,逐渐破裂、溶解。较高浓度下草履虫的迅速产生的行为变化以及形态变化能够很好的反应出乙酰甲胺磷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影响。 (2)半致死浓度的确定测定了尾草履虫和绿草履虫1h和12h半致死浓度LC50回归分析表明死亡概率单位与浓度对数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1h和12h尾草履虫半致死浓度前者较高。因此绿草履虫对药物耐受力要比尾草履虫更低,其对乙酰甲胺磷的敏感度更高。实验结果证实草履虫能快速而又较为直观的反映农药毒性,可以作为一种评价水环境污染较为理想的指示生物。 3乙酰甲胺磷慢性毒性作用下其种群增长的变化应用ACPS系统计数方法来研究种群变化动态变化。在慢性毒性作用下,每个浓度下草履虫种群增长均呈现

著录项

  • 作者

    娄维义;

  •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
  • 学科 动物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顾福康;
  • 年度 2008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Q959.117.3;
  • 关键词

    乙酰甲胺磷; 草履虫; 农药毒性;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