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借鉴儒家思想精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6h】

借鉴儒家思想精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前 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现状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二章 儒家文化及其经典思想概述

2.1 儒家文化的演变及其历史作用

2.1.1 儒家文化的演变

2.1.2 儒家文化的历史作用

2.2 儒家经典思想概述

2.2.1 仁爱思想

2.2.2 民本思想

2.2.3 诚信思想

2.2.4 正义思想

2.2.5 和合思想

2.2.6 大同思想

2.3 儒家经典著作《论语》思想概述

2.3.1 爱国思想

2.3.2 敬业思想

2.3.3 诚信思想

2.3.4 友善思想

第三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及其地位作用

3.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特征

3.2.1 国家层面的价值追求

3.2.2 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3.2.3 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3.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3.3.1 明确评价标准

3.3.2 引领社会思潮

3.3.3 凝聚思想共识

第四章 借鉴儒家思想精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儒家思想的内在联系

4.1.1 儒家思想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4.1.2 儒家思想精华的重要借鉴意义

4.2 实现儒家思想精华现代转化的主要路径

4.2.1 要以“以人为本”为转化原则

4.2.2 要以“生活方式”为转化依据

4.2.3 要以“文化认同”为转化进路

4.3 引导公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3.1 借鉴儒家思想精华引导公民“讲道德”

4.3.2 借鉴儒家思想精华引导公民“尊道德”

4.3.3 借鉴儒家思想精华引导公民“守道德”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展开▼

摘要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不但在经济发展上面临着“三期叠加”的严峻挑战,在社会建设和道德建设上更是面临着不良风气盛行、错误价值观横行的深刻“道德危机”。2012年,中国共产党在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部署。随着时间的指针指向2016年,我国也正式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道德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一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没有取得公民道德建设的成功,我国就没有真正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既定目标。在十八大报告中,中国共产党更是明确地提出了以“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在总结国家、民族长期发展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是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的重要论断,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和思想结晶。在当代中国,我们要想真正地解决当前我国社会面临的“道德危机”,务必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要想真正地获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明显效果,就应该从传统文化中,尤其是儒家文化中寻求思想资源和意识支撑。虽然目前我国在文化发展和价值观念层面有着多元发展和多元诉求的阶段性特征,但是延续和传承了两千多年的儒家文化仍然有着其存在的合理性以及巨大的时代价值。
  本文立足于探索解决“道德危机”途径、推动公民道德建设,密切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挖掘、整理、研究儒家文化思想精华,以实现全面提升公民道德水平、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终目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我们必须对儒家文化中的优秀传统、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本文将儒家思想精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关于公民层面的具体要求视为一个有内在联系的整体来研究。通过对儒家文化中的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和合、大同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统梳理,既发现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基础、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内在联系,又得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明确评价标准、引领社会思潮、凝聚思想共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对儒家思想的深入梳理和挖掘来积极探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路径,提出以“以人为本”为转化原则、以“生活方式”为转化依据和以“文化认同”为转化进路实现儒家思想现代转换的新观点,从而在儒家思想中尤其是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中找到意识支撑。同时,立足于如何倡导公民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探索借鉴儒家思想精华引导公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有力规范公民道德行为和整体提升公民道德水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