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鱿鱼加工废弃物低盐鱼酱油速酿工艺及生化特性研究
【6h】

鱿鱼加工废弃物低盐鱼酱油速酿工艺及生化特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文献综述

引言

1鱼酱油研究进展

2低盐酱油的研究进展

3鱿鱼加工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研究

4酱油曲及其在水产品加工中的应用

5本课题的立题依据、意义和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鱿鱼加工废弃物的自溶水解及生化变化研究

引言

第一节鱿鱼加工废弃物自溶水解及其数学模型研究

1实验材料与仪器

2实验内容与方法

3结果与讨论

4结论

第二节鱿鱼加工废弃物自溶水解过程中的生化变化研究

1材料与仪器

2实验内容与方法

3结果与讨论

4结论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鱿鱼加工废弃物低盐鱼酱油的制备工艺及优化研究

引言

第一节鱿鱼加工废弃物低盐鱼酱油的速酿工艺探索

1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2实验内容与方法

3结果与讨论

4结论

第二节鱿鱼加工废弃物低盐鱼酱油发酵模型及条件优化研究

1材料与仪器

2试验内容与方法

3结果与讨论

4结论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鱿鱼加工废弃物低盐鱼酱油发酵过程中生化变化研究

引言

第一节鱿鱼加工废弃物低盐鱼酱油化学质量指标在发酵中的变化研究

1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2实验内容与方法

3结果与讨论

4结论

第二节鱿鱼加工废弃物低盐鱼酱油发酵过程中生物胺变化研究

1实验材料与仪器

2实验内容与方法

3结果与讨论

4结论

第三节鱿鱼加工废弃物低盐鱼酱油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及感官特性的变化研究

1材料、试剂和仪器

2实验内容与方法

3结果与讨论

4结论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鱿鱼加工废弃物低盐鱼酱油有机酸和风味成分研究

引言

第一节鱿鱼加工废弃物低盐鱼酱油的有机酸分析研究

1材料与仪器

2实验内容与方法

3结果与讨论

4结论

第二节鱿鱼加工废弃物低盐鱼酱油挥发性风味成分研究

1材料与仪器

2实验内容与方法

3结果与讨论

4结论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总 结

创新与展望

发表学术论文与科研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针对鱿鱼加工废弃物量逐年增加且得不到有效地利用,传统鱼酱油食盐含量较高、发酵周期长等问题,对利用鱿鱼加工废弃物制各低盐鱼酱油的速酿工艺及生化特性进行了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研究了鱿鱼加工废弃物的自溶水解工艺,建立了自溶水解的数学模型方程。单因素试验的结果表明48h是鱿鱼加工废弃物自溶水解的最佳时间。正交试验的结果表明温度、初始pH、加水比三因素对α-氨基氮含量的影响均显著;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能较好地预测鱿鱼加工废弃物自溶水解的数学模型方程,根据模型方程得到了自溶水解的最佳条件:温度45.49℃,加水比0.277:1,初始pH6.42。响应面分析的结果表明温度、加水比和初始pH三因素对响应值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模型的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鱿鱼加工废弃物自溶水解离心清液中的氨基氮含量达到0.42±0.02g/100ml,和模型的预测值(0.43g/100mL)有较好的拟和性。说明所建的模型方程能较好的预测鱿鱼加工废弃物的自溶水解结果。 通过对最佳条件下自溶水解过程中主要生化变化的研究,表明离心清液中α-氨基态氮、可溶性总氮、TVB-N含量及蛋白水解度随着自溶水解的进行而逐渐增加,48h自溶水解的离心清液中a-氨基态氮、可溶性总氮、游离氨基酸总量分别达到0.42±0.02g/100ml、1.29±0.03g/100ml、4.378g/100ml,蛋白质水解度达到26.2±0.64%,TVB-N含量为63.68±2.39mg/100ml,表明鱿鱼加工废弃物内源蛋白酶可以催化自身蛋白水解生成肽、氨基酸,且在48h的自溶水解过程中没有腐败现象发生。 2.探索了三种制备工艺所得低盐鱼酱油中的α-氨基态氮含量、总可溶性氮含量、pH、TVB-N含量、蛋白质回收率、细菌总数等的变化,并结合三种鱼酱油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及其感官评价分析,得到了较好的低盐鱼酱油制备工艺,即鱿鱼加工废弃物先经自溶水解,然后再进行加曲发酵。采用单因素试验和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发酵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采用回馈消除回归分析法建立了能较好地预测鱿鱼加工废弃物低盐鱼酱油发酵的数学模型方程。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30天是最佳发酵时间,回归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加水比、加盐量、加曲量、发酵温度四个因素对α-氨基氮含量的影响显著;根据模型方程得到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50.99℃;加曲量:30%;加盐量的9.32%;加水比:0.2:1;初始pH7.28。模型方程的F检验结果表明线性项系数(Xl、X2、X3、X4)、交叉项系数(X25)及二次项系数(X11、X33、X44、Xss)都显著。ANOVA结果表明,回归模型的F值(26.63834)较高,显著性Prob.>F(<0.0002),同时模型的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鱿鱼加工废弃物低盐鱼酱油中的氨基氮含量达到1.36±0.04g/100ml,与模型预测值(1.40g/100ml)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该模型可以较好地对发酵结果进行预测。 3.研究了最佳发酵条件下鱿鱼加工废弃物低盐鱼酱油的质量指标及微生物变化。质量指标的研究结果表明,低盐鱼酱油中a-氨基态氮、可溶性总氮、TVB-N、无盐固形物、食盐等含量随发酵的进行不断增加,发酵30天后各项指标分别达到1.37±0.04g/100ml、2.24±0.04g/100ml、157.18±4.02mg/100ml、19.35±0.57g/100ml、10.16±0.23g/100ml,均符合或优于鱼酱油的国家标准,并且原料蛋白的利用率较高。生物胺的分析结果表明,酪胺、腐胺、组胺在发酵过程中增加较多,其他四种生物胺变化较小,发酵结束时得到的低盐鱼酱油中酪胺、腐胺、尸胺、组胺、胍丁胺、精胺、亚精胺七种生物胺含量分别为20.753±0.838mg/l,8.946±0.547mg/l,0.32l±0.072mg/l,3.366±0.268mg/l,0.143±0.014mg/l,0.674+0.016mg/l,0.689±0.034mg/l,均远远低于市售传统鱼酱油。微生物的归类分析及鱼酱油产品的感官评价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的主要微生物是细菌、乳酸菌、酵母和霉菌,主要来自于所添加的酱油曲发酵剂,它们随着发酵的进行而逐渐减少;感官评价结果表明产品在鲜味、咸味、腥味、苦味等方面都有较好的可接受性。 4.研究了离子色谱法分析检测鱼酱油中有机酸的方法。结果表明,在试验所得的洗脱条件下,鱼酱油样品中的有机酸得到较好的分离,加标回收率在93.6%-104.33%之间。鱿鱼加工废弃物低盐鱼酱油中各种有机酸含量分别为:L乳酸:14.480±0.151g/l;乙酸:0.794±0.017g/l;甲酸:0.035±0.001g/l;丙酮酸:0.002±0.001g/l;苹果酸:1.598±0.015g/l;酒石酸:0.280±0.003g/l;α-酮戊二酸:0.594±0.005g/l;草酸:0.367±0.005g/l;柠檬酸:1.071±0.018g/l。有机酸总量为19.274±0.202g/l,比日本、韩国及中国传统鱼酱油的有机酸含量稍高,L-乳酸为其主要有机酸。SPME和GC-MS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低盐鱿鱼废弃物鱼酱油的主要挥发性成分有95种,包括7种酸、5种醇类化合物、26种羰基化合物、4种酯类化合物、18种含氮化合物、14种含硫化合物、5种呋喃类化合物、5种酚类化合物、7种碳氢类化合物及未确定化合物,共同构成了鱼酱油的特殊风味,其中苯基乙醇、2-甲基丁醛、苯甲醛、苯乙醛、安息香酸乙酯、2-二甲氧基.苯酚、2-甲氧基-4-乙烯基苯酚、2-乙基呋喃、二甲基三硫化物、二甲基二硫化物、3-苯基呋喃、2-乙基-6-甲基吡嗪等是鱿鱼加工废弃物低盐鱼酱油的主要挥发性风味化合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