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洪迈史学综论——以《容斋随笔》为中心的考察
【6h】

洪迈史学综论——以《容斋随笔》为中心的考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引言

一、《容斋随笔》与洪迈的史学

1、洪迈的生平与著作

2、洪迈的史家本色与《容斋随笔》中的史学内容

二、《容斋随笔》所反映的借鉴史观与评价面向

1、史学自觉时代的通鉴意识

2、理学的取鉴标准

3、“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的评价面向

4、注重人物风节的“潜德幽光”说

三、《容斋随笔》对史书义例的若干批评

1、修史之难的探讨

2、官修史书之弊的批评

3、据事直书,反对任情褒贬的信史观

4、举宏纲存大体的义例观

四、《容斋随笔》对多种非正统史料的辩证看法

1、野史、家史的甄别

2、简牍文书史料的应用

3、小说的补史作用

4、以诗证史

5、金石史料的采择和利用

五、《容斋随笔》中的史料校勘、辨伪与考证

1、史料校勘

2、史料辨伪

3、史料考证

六、《容斋随笔》之论史注与历史叙述

1、关于注释学

2、关于历史叙述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洪迈,南宋著名学者,以《容斋随笔》和《夷坚志》两部著作颇具盛名。其中,《容斋随笔》集中了洪迈的主要史学思想。纵观学界前辈对洪迈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夷坚志》,对《容斋随笔》也是着墨一点,或曰考证,或曰训诂。对洪迈史学进行整体的把握,有利于全面的了解洪迈在宋代史学上的地位。因此,本文就以最能反映洪迈史学特质的<容斋随笔》为中心进行探讨,从整体上窥见洪迈史学的全貌,以此来认识洪迈在宋代史学中的地位。 本文试图从洪迈的史观,史书义例的编撰思想和方法,史料运用的看法,以及历史撰述几个方面,构架全文,总体呈现洪迈的史学。全文共分为6个方面。 首先,要对洪迈的生平及作品进行全面的认识,同时,了解其史官经历,能更好的诠释洪迈史学的特质。 由于洪迈所处的特定的历史环境,在<容斋随笔》的字里行间,很多能体现其史学自觉的精神。第二部分着重讨论洪迈的借鉴史观,折射出其对当时社会的敏锐和深虑。同时,对人物的评价,也是洪迈史观的独特之处。“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潜德幽光”,洪迈的历史更多的是描述平民百姓的历史,宣传更多的是道德与心术,以此来改变社会现状,这是洪迈论史的最大特色。 第三部分讨论洪迈对史书义例的编撰思想。近30年的史官经历,洪迈多次感叹修史之难,对当代官修史书的弊病更是深恶痛绝。这一部分,阐述了洪迈据事直书的信史观,对官修史书,洪迈同时提出了举宏纲存大体的义例观。 第四和第五部分从非正统史料的运用及史料的鉴别与考证两方面,综合探讨了洪迈对史料运用的看法。对非正统史料,很多史家并不是很看重。洪迈却对其格外敏感和慎重。野史家史的甄别,简牍文书的应用,金石史料的采择,洪迈都有独特的见解。《夷坚志》中,也能看出洪迈对小说补史作用的看法。而以诗证史,更能看出洪迈对史料运用独特的视角。关于史料的运用,本文主要从理论和方法论上,探讨洪迈的史料校勘、辨伪与考证。 第六部分探讨洪迈对史注和历史叙述的看法。在《容斋随笔》中,洪迈多次纠正了很多前人错误的注释,面对一些注释大家的错误,其感叹注书难。简要透彻,精确而不繁琐则是洪迈多年总结的原则。对历史叙述,洪迈精辟概之:文章应明理为先,理至而后求文之工;文辞相通,文质相胜,才是为文之道。 最后,纵观洪迈的一生,任学士、使金国、修国史、记笔记、写小说。在学术上,以诗证史,敢于创新、对小说野史的辩证看待、开一代疑古之风;在史料学、校勘学以及注释学中的自信而不盲从,独特见解。可以看出洪迈以其独特的风格在中国历史上画上了浓重的一笔。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