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民事执行权中微观配置实证研究——以日照市基层法院为例
【6h】

民事执行权中微观配置实证研究——以日照市基层法院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一、民事执行权配置理论分析

(一)民事执行权概述

1.民事执行权的概念和内容

2.民事执行权的性质

(二)民事执行权配置概述

1.民事执行权配置的概念和层次划分

2.民事执行权优化配置的必要性

二、民事执行权中微观配置实践探索

(一)民事执行权的中观配置

1.两种中观配置模式简介

2.两种中观配置模式的比较分析

(二)民事执行权的微观配置

1.五种微观配置模式简介

2.五种微观配置模式的比较分析

三、民事执行权中微观配置优化方案

(一)优化配置的基本原则

1.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2.分权制约,分而不散

3.结合实际,合理配置

(二)优化配置的具体方案

1.民事执行权的中观配置方案——执行裁决权内置

2.民事执行权的微观配置方案——分段集约模式

(三)优化配置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优化配置要完善专业人员的配备

2.优化配置要内部分权更要外部联合

3.优化配置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提高执行效率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展开▼

摘要

在我国,民事执行权在宏观上配置于法院,法院判决能否顺利执行,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主义法制权威。近年来,传统民事执行权中观、微观配置模式的弊端不断显现,最高人民法院针对该问题印发了《关于执行权合理配置和科学运行的若干意见》,《意见》出台后,各地方法院纷纷探索新的民事执行权中观、微观配置模式。新的模式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展现出了传统模式所不具备的优势,同时暴露出了诸多新的问题亟待解决。文章以日照市五个基层人民法院为例,就民事执行权在中观和微观层面的配置问题展开研究。
  第一部分是对民事执行权配置问题的基础理论研究。民事执行权是国家执行机关依当事人申请或者依职权,运用国家强制力,迫使义务人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权力,包括执行实施权和执行裁决权两大内容,具有行政权和司法权双重属性。民事执行权配置是指国家根据民事执行权的内容和性质,将其进行划分,分配给相应的机关行使,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由于传统执行权配置模式的弊端不断显现,国家司法体制改革又为执行权优化配置提供了政策导向,各地方法院开始纷纷探求新的民事执行权配置模式。
  第二部分是对民事执行权中观、微观配置的实践探索研究。首先是民事执行权的中观配置模式研究。日照市五个基层法院在民事执行权中观配置上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模式,其中,L法院、W法院和J法院采用的是执行裁决权内置模式,而D法院和K法院采取的是执行裁决权外置模式。文章就这两种模式做了简单的介绍,并就这两种模式下的案件效率和案件质量做了比较分析。其次是民事执行权的微观配置模式研究,即民事执行机构如何分解、细化民事执行权,交由什么部门、什么人员来确保相关权力的运行问题,文章就日照市五个基层法院采用的民事执行权微观配置模式做了介绍和比较分析。
  第三部分是在上述两部分的研究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执行权优化配置方案。首先确立民事执行权中观和微观配置效率优先、分权制衡、结合实际等原则,然后在该原则的指导下提出具体的优化配置方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