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尚书》文体研究
【6h】

《尚书》文体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第一章《尚书》的六体

第一节“六体”争议

1、“六体”争议概述

2、“六体”争议辨析

第二节“六体”考释

1、典:多体共存的常典

2、谟:君臣谋言

3、训:臣谏君言

4、命、诰、誓:君命臣言

5、《禹贡》、《洪范》:诵训文本

第三节从“六体”到“书体”

1、“书体”的形成

2、“书体”的形制

结语

第二章《尚书》的语言

第一节《尚书》语言的共时性特点

1、方言口语

2、雅言通语

第二节《尚书》语言的历时性特点

1、佶屈聱牙的文本表现

2、佶屈聱牙与语言风格

结语

第三章《尚书》的语体

第一节语体与文体

第二节《尚书》语体的特点

1、单音为常规,复音为词汇偏离

2、散句为常规,整句为句式偏离

3、无韵为常规,有韵为语音偏离

4、直陈为常规,比喻为语义偏离

第三节从成语沿用看《尚书》语体的影响

1、原型沿用

2、变型沿用

结语

第四章《尚书》的语篇

第一节语篇与文体

第二节《尚书》语篇的衔接机制

1、结构衔接机制

2、非结构衔接机制

第三节《尚书》的语篇递归

第四节从《论语》看《尚书》语篇的影响

结语

第五章《尚书》的论事与叙事

第一节《尚书》的论事

1、论事方法

2、论事风格

第二节《尚书》的叙事元素

1、时空与事件

2、人物与场景

3、人物的对话

4、故事的情节

结语

第六章“文源五经”说与《尚书》文体影响

第一节“文源五经”说

1、“文源五经”说概述

2、“文源五经”说辩证

第二节历代《尚书》文体影响论评述

1、历代有关《尚书》影响的论述

2、关于《金滕》与“纪事本末体”

3、关于《君奭》与书牍

4、关于《尚书》与官方文书

5、关于《尚书》与史书体例

结语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展开▼

摘要

《尚书》是儒家学说的重要典籍之一。经学时代,它拥有着崇高的经学地位,成为历代学者潜心研究的对象,研究中心是阐发义理与溯源辨伪。经学式微以后,《尚书》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研究角度也日益增多。就文学而言,研究中心是《尚书》的文学性及其在中国散文史上的地位。这方面研究成绩斐然,也达成许多共识。然而关于《尚书》的文体,似乎还停留在传统“六体”的研究范畴,没有能够引起学者们的注意。除谭家健先生独具慧眼地提出“《尚书》体”这一概念以外,尚无学者厝意于此。本论文即尝试对《尚书》文体进行较为全面的描述与阐释。 对于“文体”,学界存在诸多解释。综合各种解释,我们对“文体”的界定是:文体是指文章的整体,由三个层面构成:底层、中间层和表层。文体的底层指文体的交际或审美功能,中间层指文体的表现或表达手段,表层指文本的话语序列。底层决定中间层,中间层表现为表层,文本的话语序列虽然处于表层,但它是文体特征最直观的表现。三个层面的划分主要是为了分析方便,实际情况中,三个层面紧密相联,不可分割。 全文分四个部分共六章来分析《尚书》的文体。 第一部分为第一章,分析《尚书》文体的底层,即它的交际功能。这一部分以《尚书》“六体”作为突破口,分析《尚书》文体的功能。着重阐述并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尚书》的“六体”是指“典”、“谟”、“命”、“誓”、“训”、“诰”,将这六种名称当作并列关系一起提出的时间,并不是《尚书》形成之初,也不是《尚书》学大行其道的两汉,而是伪古文《尚书》出现的东晋。研究认为:《尚书大序》正式提出“六体”与中国古代文体学在魏晋之际的长足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伴随着日益发展的“辨体”传统,引发了关于“六体”说一直延续至今的争议。其中争议最多的是孔颖达继“六体”之后分出的“十体”,“十体”之说几乎无人认可,但也无人超越。研究认为:孔颖达“十体”中的前六体分类方法与传统文体学中“因文立体”的分类方法是一致的,孔颖达的失误仅在于“贡”、“歌”、“范”、“征”这四体的“因名立体”,历代学者对“十体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