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鼻内类固醇激素对实验性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鼻腔黏膜的影响
【6h】

鼻内类固醇激素对实验性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鼻腔黏膜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抗原呈递细胞与变应性鼻炎的关系

附录:主要缩略语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鼻内类固醇激素对变应性鼻炎大鼠模型鼻腔黏膜组织形态学变化的影响及其对鼻腔黏膜嗜酸性细胞浸润和杯状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前后鼻腔黏膜上皮细胞纤毛变化情况。 方法:36只SD大鼠,雌雄不计,体重200~250克,随机分为三组,即鼻内类固醇激素组(A组)、变应性鼻炎组(B组)、正常对照组(C组)。A、B两组采用注射卵清蛋白基础致敏后卵清蛋白鼻腔激发2周,制成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C组用生理盐水作对照。A组大鼠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处理2周,B、C两组大鼠用生理盐水作对照后处死动物取鼻中隔黏膜组织,组织标本石蜡包埋,采用苏木素一伊红(hematoxylin-eosin,HE)、阿辛蓝一过碘酸.希夫(alcian blue-periodic acid-Schiff,AB-PAS)染色。部分组织标本以戊二醛固定后行扫描电镜。分别计数鼻中隔黏膜中嗜酸粒细胞和上皮杯状细胞数量,扫描电镜观察鼻黏膜纤毛变化情况。 结果: ①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建立后可见鼻内类固醇激素组和变应性鼻炎组动物有明显的打喷嚏、抓鼻等症状,而正常对照组动物少见;于末次给药后鼻用类固醇激素组动物打喷嚏、抓鼻等症状有明显的改善,而变应性鼻炎组和正常对照组动物症状无明显变化(P<0.01); ②鼻内类固醇激素组和正常对照组未见明显嗜酸粒细胞浸润,变应性鼻炎组鼻黏膜可见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P<0.01.); ③变应性鼻炎组鼻黏膜的杯状细胞的数量明显高于鼻内类固醇激素组和正常对照组鼻黏膜的杯状细胞的数量(P<0.O1); ④扫描电镜下观察鼻内类固醇激素组与变应性鼻炎组鼻黏膜纤毛有明显的变化,而与正常对照组鼻黏膜纤毛无明显区别。 结论:丙酸氟替卡松鼻喷剂作为类固醇激素药物,对鼻腔黏膜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有一定的影响,能抑制嗜酸性粒细胞在鼻黏膜中的浸润,同时对鼻黏膜上皮杯状细胞化生和杯状细胞的增生有抑制作用,从而减少鼻腔分泌物,明显改善变应性鼻炎动物的症状,并对损伤的鼻腔黏膜纤毛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