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机械通气新生儿气管导管表面细菌生物膜形成及体外模型结构定量分析
【6h】

机械通气新生儿气管导管表面细菌生物膜形成及体外模型结构定量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重庆医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版权使用授权书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摘要

第一部分机械通气新生儿气管导管表面细菌生物膜的电镜观察及其与下呼吸道感染的关系

第二部分细菌生物膜形成的动态观察及结构定量分析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论文图片

文献综述 细菌生物膜形成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致 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 【目的】观察气管导管(EndotrachealTube,ETT)表面细菌定植及生物膜(Biofilm,BF)形成,初步探讨其与机械通气新生儿伴发下呼吸道感染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y,SEM)观察20例机械通气新生儿ETT表面BF(ETT-BF)形成情况及结构,同时进行ETT表面和下呼吸道分泌物的病原学分离、鉴定和药敏分析。 【结果】①SEM观察发现ETT留置时间超过2d的ETT表面细菌定植明显增加(12/20),3d左右细菌在ETT表面初步形成BF,超过3d表面BF结构更加成熟复杂。②ETT表面培养阳性14例(包括正常菌群4例),分离得到病原菌7种;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阳性13例(包括正常菌群1例),分离得到病原菌10种;ETT表面分布菌谱基本能在下呼吸道发现,其中7例拔管前ETT表面和下呼吸道分泌物同时分离得到同种菌种,占ETT培养阳性的50%。③ETT表面和下呼吸道分泌物分离得到的G-细菌均对抗生素多重耐药。 【结论】①随ETT留置时间延长,ETT-BF逐渐形成发展成熟,两者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②ETr表面细菌定植及BF形成与长时间机械通气新生儿伴发下呼吸道感染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相关性,ETT-BF可能是其感染持续存在的一个病原来源。 【目的】应用ISA软件定量化分析细菌BF形成发展过程中空间立体结构变化,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基础。 【方法】体外建立6h、1d、3d及6d时间组PA01菌株BF模型,通过荧光探针SYT09/PI及GFP两种不同标记途径,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LaserScanningMicroscopy,CLSM)摄取BF形成发展各阶段不同层面的图片堆,经ISA软件分析获得PAOl菌株BF相关空间结构参数定量化数据。 【结果】①CLSM结合荧光探针SYT09/PI或GFP标记,均实现了对PAOl菌株BF动态形成过程的观察,SYT09/PI标记还反映出BF结构中死菌/活菌的不均衡分布;②ISA软件定量化分析显示,SYT09/PI荧光探针标记的PA01菌株BF模型中,各时间组厚度分别为8.46±1.29gm,20.60±2.30ltm,36.30±2.68gm,40.39±3.67Bm,厚度随BF发展不断增加,增加程度在前3天较明显;同时区域孔率(ArealPorosity,AP)呈下降趋势,各时间组分别为0.98±0.01,0.96±0.01,0.88±0.02,0.82±0.07:平均扩散距离(AverageDiffusionDistance,ADD)有逐渐增加趋势,各时间组分别为1.00±0.001,1.00±0.002,1.01±0.006,1.04±0.028;结构熵(TexturalEntropy,TE)不断增大,各时间组分别为2.08±0.5l,3.65±O.53,5.72±0.50,6.7l±0.72。GFP标记组变化趋势与SYT09/PI荧光探针标记组相似。 【结论】①利用ISA程序可以表征PA01菌株BF形成过程中的空间结构变化特征。②对细菌BF结构定量化分析,有助于探索BF形成过程与其生物学行为之间的相互联系,也为客观评价外界因素对BF的影响提供了技术平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