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建构主义视野下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课堂行动研究
【6h】

建构主义视野下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课堂行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研究背景

一、新时代向大学英语教学提出的挑战:信息社会要求学生具有外语笔头交际能力和国际化的人文素养

二、搞好写作教学是大学英语课程性质本身的要求

三、我国传统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困境

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需要研究支持

第二节研究问题

第二章文献综述

第一节现代技术支持下的大学英语建构性写作教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思考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 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外语写作教学的方法论思考

三、建构主义与现代技术支持下的英语写作教学

第二节网络技术与过程写作和情境写作的相关实验与研究

一、网络技术与过程写作和情境写作教学的相关研究

二、网络环境与大学生英语写作学习动机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节行动研究

第二节研究设计

一、研究场景:学校简介及课程介绍

二、参与研究人员情况介绍

三、实验的技术平台:Facebook

第三节实验过程

第四节样品采集

第四章个案描述与分析

第一节小惠——合作型学习者

一、任务与过程:访谈——用英语做事

二、协作学习:大学介绍——网上搜索并整合资源

三、情境学习:Facebook网络交流——接触真实语料,吸收和传播文化

四、小结

第二节 小刚——外部动机驱动型学习者

一、任务与过程:访谈

二、协作学习:大学介绍

三、情境学习:Facebook网络交流

四、小结

第三节小艾——思考型学习者

一、任务与过程:访谈

二、协作学习:大学介绍

三、情境学习:Facebook网络交流

四、小结

第五章全班情况概述与分析

第一节任务与过程:访谈

第二节协作学习:大学介绍

第三节情境学习:Facebook网络交流

第四节小结

第六章结语

一、研究结论

二、本研究的局限性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启示

三、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统计

后记

展开▼

摘要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全球一体化进程飞速加快的今天,社会对人才素养的需求也随之发展。掌握外语,利用外语进行信息沟通与交流;掌握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和处理信息,这是信息技术时代对人才素养的新的要求。传统的以语言技能的获取为目标的大学英语教学,尤其是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本实验的研究目的是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探索以培养思维能力、协作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并进而带动语言技能的提高为目标、以网络技术为手段的新型教学模式。 尽管目前我国利用计算机进行大学英语教学已相当普遍,但绝大多数仍处在计算机应用于语言教学的第一、第二阶段,将网络技术与教学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的研究报告尚不多见,且现有的为数不多的类似研究均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由于外语教学涉及的变量很多,互相之间的影响非常微妙复杂,教学过程某一变量的细微变化都有可能导致教学效果的极大差别,仅有定量分析不足以使研究具备足够的可迁移性。本实验采用课堂行动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度观察与分析;同时采用以质性描述与分析为主、以定量分析为辅的方法,对研究材料进行描述与分析,以尽可能保证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可迁移性。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及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对国内同类研究应当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实验在中央民族大学理学院2008级某英语班实施,属探索性的课堂行动研究,研究者为该班英语课的任课教师。实验为期三个月。实验的写作教学活动分三阶段进行:访谈、大学介绍和网络交流。其中前两个活动为教师指导下的写作训练,后一个活动为学生利用网络自由用英语进行交流。在前两个活动中,基于网络平台的过程性写作始终贯穿其中。学生的写作过程不仅是将头脑中现成的观点用语言包装起来,而是通过活动形成思想并用语言表达思想。活动包括头脑风暴、撰写初稿、同学互评及修改和在线出版等几个步骤;完成作业的过程涉及运用语言进行交际、利用网络搜索并整合资源以及小组协作学习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完成作业任务需要运用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以及一定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后一个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接触真实语料和西方文化的机会,提高学生英语阅读和写作量,以此带动语言技能和文化素养的提高。 搜集研究材料的渠道包括研究者教学日志、与实验有关的所有文献及学生所有写作活动的书面材料、对学生的访谈、学生对写作活动的反思性回顾、调查问卷及入学分级考试成绩及卷面情况、作文的前测成绩等。对材料的分析以对三个个案进行深度描述与分析为主,辅之以问卷数据对全班情况进行分析,以期得出尽可能客观的结论。 实验表明,总体而言,网络技术与课程活动的有机整合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有益。首先,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以同伴互评和文章修改为主要环节的过程性写作成为可能:其次,网络平台使得讲究“和谐”、“面子”的东方文化背景的学生得以避免面对面评议的尴尬。通过过程性写作,学生得以有机会以批判性思维来分析同伴的作文并反观自己的文章。 网络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和整合能力。以搜索资源和整合资源为主要内容的小组协作学习,激发了部分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的协作能力。 网络群组内的互动给学生提供了大量接触真实语料和目的语文化的机会,提高了文化意识。同时,由于增加了阅读量和写作量,英语语感得到了培养,语言技能得到了提高。 实验结果还表明,对新型教学模式的认知观念是实验能否取得积极效果的关键。不同性格特点、具有不同过往学习经历的个体,对新的教学模式表现出不同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特征,他们在实验中的获益情况也有所不同。如少数考试驱动型的学生对新型教学模式持排斥态度,认为这些真实性任务浪费时间且对考试无益,因而采取种种办法逃避作业,从而妨碍了他们在教学活动中获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