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人类Ermap-siRNA对Ara-C诱导K562细胞向红细胞系分化过程的影响
【6h】

人类Ermap-siRNA对Ara-C诱导K562细胞向红细胞系分化过程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人类Ermap-siRNA的设计、合成和筛选

引言

实验材料和仪器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人类Ermap-siRNAl对Ara-C诱导K562细胞向红细胞系分化过程的影响

引言

实验材料和仪器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主要溶液的配制

附录二 综述:微小RNA s与造成血调控及血液系统肿瘤的关系

附录三 在学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致谢

原创性声明及知识产权声明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 2000年,Ye等从鼠胚胎红细胞eDNA文库中筛选出小鼠红细胞膜相关蛋白基因(Ermap),2001年,Su等又从人胎肝cDNA文库中筛选出人类Ermap基因,与此同时,Xu等也从妊娠第10周及22周胎肝消减cDNA文库中筛选出人类Ermap基因。 Northern Blot显示,人类Ermap基因高度特异表达于胎肝及成人骨髓等造血组织,以及K562和HEL细胞系;荧光蛋白转染试验证实其定位于293T细胞膜和其他胞浆小体上;荧光原位杂交显示其可表达于第12周和23周的胎肝红细胞、成人骨髓,以及第8~12周脐带血中的网织红细胞和原始红细胞膜。 通过对人类Ermap基因所编码的蛋白分子的分析显示,人类Ermap基因编码由475个氨基酸组成的跨膜蛋白分子,其胞外部分含一个IgV区域,该IgV区域含有一段与髓磷脂/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 (myelin/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MOG)的同源序列,其内有一免疫球蛋白重链Clq识别区。ERMAP蛋白的胞内部分含一B30.2区域,该区域与泌乳糖蛋白和TRIM家族具有高度同源性。此外,ERMAP的细胞内部分还包含一些重要的结构域,如磷酸化结构域、SH3结合区结构域、双亮氨酸结构域等,因此推测ERMAP可能参与红细胞的信号转导。 2004年以来,我们在国际上首先建立了人类Ermap基因荧光定量PCR(fluorescem quantitative PCR,FQ-PCR)检测方法,在此基础上,逐步证实:①在阿糖胞苷(Ara-C)诱导K562细胞向红细胞系分化过程中,人类Ermap基因的表达量不断增加;②在脐带血单个核细胞(MNCs)向红细胞系分化发育过程中,人类Ermap基因的表达量不断增加;③人类Ermap基因在9~36周胎儿肝脏中表达,其表达量从第12周开始升高,18~20周达高峰,21周后开始下降并稳定于较低水平;④人类Ermap基因在15周胎儿骨髓中开始表达,27~32周达高峰,之后迅速下降。综上所述:人类 Ermap 基因特异表达于造血组织,编码红细胞跨膜蛋白,属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其功能可能与红细胞系分化发育有关,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可能还参与了红系细胞向肝脏和骨髓的迁移活动。然而,目前对于人类Ermap基因的研究,仍然主要集中在其表达谱方面,对于其功能的研究尚待深入。 RNA干扰 (RNA interference,RNAi) 是通过小干扰 RNA (small interferenceRNA,siRNA) 介导的转录后基因沉默机制,可以有效并特异地抑制靶基因的表达。目前RNAi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探索基因功能、基因治疗和信号转导通路等研究。 研究目的: 1.设计、合成并筛选有效的Ermap-siRNA序列。 2.制备Ermap-dsRNA质粒,建立稳定表达Ermap-shRNA的K562细胞系。 3.观察Ermap-siRNA对Ara-C诱导K562细胞向红细胞系分化过程的影响,从另一角度探讨人类Ermap基因在红细胞分化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研究方法: 1.Ermap-siRNA的设计、合成和筛选根据人类Ermap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候选Ermap-siRNA,采用瞬时转染法,分别将候选Ermap-siRNA转染到K562细胞,采用FQ-PCR检测K562细胞人类Ermap基因表达量,并计算抑制效率,筛选出有效的Ermap-siRNA序列。 2.建立稳定表达Ermap-shRNA的K562细胞系根据第一步筛选的Ermap-siRNA,设计Ermap-dsDNA,制备Ermap-shRNA表达质粒,采用稳定转染法将其转染到K562细胞,建立稳定表达Ermap-shRNA的K562细胞系,即Ermap-shRNA/K562细胞系。 3.Ermap-siRNA对Ara-C诱导K562细胞向红细胞系分化过程的影响采用RNAi技术抑制K562细胞的Ermap表达,观察Am-C诱导Ermap-shRNA/K562细胞向红细胞系分化过程中,细胞形态、联苯胺染色细胞阳性率和细胞表面标记等的变化,同时,以FQ-PCR检测K562细胞人类Ermap基因表达量的变化。 研究结果: 1.筛选出两对有效的Ermap-siRNA 从三对候选Ermap-siRNA中,筛选出两对有效的Ermap-siRNA,即Ermap-siRNA1和Ermap-siRNA3,其序列如下: Ermap-siRNA1 Sense:GGUGAACUCUUCUUUACUAttAntisense:UAGUAAAGAAGAGUUCACCttErmap-siRNA3 Sense:GGGUCUUACCGAUGUCUGAttAntisense:UCAGACAUCGGUAAGACCCtt。 2.建立稳定表达Ermap-shRNAl的K562细胞系根据Ermap-siRNA1序列设计Ermap-dsDNA1,制备Ermap-shRNA1表达质粒,并建立稳定表达Ermap-shRNA1的K562细胞系,即Ermap-shRNA1/K562细胞。经培养0h、24h、48h和72h,其对K562细胞Ermap基因的抑制效率维持在82.36%~83.50%之间,初步证实该细胞可稳定表达Ermap-shRNA1。 3.Ara-C可诱导K562向红细胞系方向分化发育在Ara-C诱导K562细胞过程中,细胞逐渐出现红系特征,表现为:①细胞形态的改变:细胞的胞体增大,分裂相增多,浆核比值增加,核仁消失,胞浆着色逐渐变为蓝紫色或浅红色,可见较多中幼红细胞;②细胞联苯胺染色阳性率逐渐增加:Ara-C处理K562细胞0h、24h、48h和72h,联苯胺染色阳性细胞的比例分别为2.96%、17.58%、32.90%和50.16%,说明成熟红细胞比例逐渐增加;③CD235a<'+>/CD36<'->、CD235a<'+>/CD36<'+>和CD235a<'->/CD36<'+>细胞的比例逐渐增加:Ara-C处理K562细胞后72h,CD235a<'+>/CD36<'->细胞比例由处理前的15.84%增加至53.28%;CD235a<'+>/CD36<'+>细胞的比例由处理前的4.77%增加至14.29%;CD235a<'->/CD36<'+>细胞的比例由处理前的2.78%增加至12.30%。与此同时,K562细胞Ermap基因的表达量由诱导前的13.22×10<'-3>增加到诱导后72h的513.33×10<'-3>,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 4.Ermap-siRNA1可抑制Ara-C诱导K562细胞向红细胞系分化发育的过程在Ara-C诱导Ermap-shRNA1/K562细胞过程中,细胞出现以下变化: ①细胞形态:诱导后24h,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诱导后48h及72h,细胞体积逐渐增大,胞浆量逐渐增多; ②细胞联苯胺染色阳性率:Ara-C诱导后0h、24h、48h,细胞联苯胺染色阳性率无明显变化(p>0.05),诱导后72h,细胞联苯胺染色阳性率由诱导前的1.17%增加至2.04%(p<0.05),但仍低于Ara-C诱导K562细胞组(p<0.05); ③CD235a<'+>/CD36<'->、CD235a<'+>/CD36<'+>和CD235a<'->/CD36<'+>细胞比例:CD235a<'+>/CD36<'->细胞比例诱导前为8.83%,诱导后72h为11.28%;CD235a<'+>/CD36<'+>细胞比例诱导前为1.23%,诱导后72h为2.64%;CD235a<'->/CD36<'+>细胞比例诱导前为0.59%,诱导后为1.47%,均明显低于Ara-C诱导K562细胞组。与此同时,Ermap-shRNA1/K562细胞Ermap基因的表达量由诱导前的2.52×10<'-3>缓慢增加到诱导后72h的4.53×10<'-3>,明显低于K562细胞组。 结论: 1.针对人类Ermap基因设计并化学合成三对Ermap-siRNA,从中筛选出两对有效的Ermap-siRNA,即Ermap-siRNA1和Ermap-siRNA3,其序列分别为: Ermap-siRNA1 Sense:GGUGAACUCUUCUUUACUAttAntisense:UAGUAAAGAAGAGUUCACCttErmap-siRNA3 Sense:GGGUCUUACCGAUGUCUGAttAntisense:UCAGACAUCGGUAAGACCCtt。 2.根据Ermap-siRNA1序列设计Ermap-dsDNA,制备Ermap-shRNA1表达质粒,并稳定转染到K562细胞,建立Ermap-shRNA1/K562细胞系,初步证实该细胞系可稳定表达Ermap-shRNA1。 3.通过RNAi技术抑制K562细胞的Ermap基因,可抑制Ara-C诱导K562细胞向红系分化的过程,进一步提示人类Ermap基因与红细胞分化发育过程关系密切。 但人类Ermap基因对红细胞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机理、作用环节、影响因素及其与其他造血生长因子、细胞因子、黏附分子之间的关系如何?等等,仍待进一步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