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提携角的动态监测在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临床意义
【6h】

提携角的动态监测在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的临床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引言

临床资料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肱骨髁上骨折治疗研究进展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胧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动态监测提携角及评价其疗效。 方法:2003年~2005年共手术治疗胧骨髁上骨折患者35例,术中切开复位骨折的三维移位后,根据术前已测量的对侧正常肘关节屈曲0°、30°、60°、90°、120°时提携角角度变化为依据,动态监测患肢肘关节屈曲0°、30°、60°、90°、120°时提携角角度变化,并证实患侧与健侧提携角无明显差异时固定肱骨髁上骨折。平均随访34个月,参照肘关节临床功能评定标准评定肘关节术后疗效。 结果:35例中无一例发生血管神经损伤、骨折不愈合、Volkmann挛缩及肘内翻。最后随访时健侧提携角平均(11.16±4.99)°,患侧提携角平均(10.62±4.50)°,经t检验;p=0.409>0.05,差异无显著性。3例患者提携角减少5°~10°,无一例减少大于10°。术后采用肘关节临床功能评定标准对其疗效进行评定,优25例,良9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97.2%。 结论:利用提携角的变化与肘关节屈曲角度成负相关性,术中骨折复位后通过正常肘关节屈仲过程中提携角的变化为依据动态监测患侧肘关节屈伸过程中提携角变化。提携角角度恢复满意后,采用内固定,固定可靠,能有效的避免肘内翻,可提前功能锻炼时问,不需极度屈肘外固定,能防止前臂Volkmann挛缩的发生,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动态监测提携角对降低肘内翻发生率实用性很强,对减少肱骨髁上骨折后肢体畸形具有重要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