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前瞻性、随机对比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手术和间接检眼镜下手术
【6h】

前瞻性、随机对比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手术和间接检眼镜下手术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正文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本文中英文缩写词表

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 视网膜脱离分为简单的视网膜脱离和复杂的视网膜脱离两类。大部分不合并有严重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均属简单型,一般是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的适用范围。一直以来,眼科医师都是在间接眼底镜直视下进行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间接眼底镜下手术有照明强、可视范围大、具有立体感和便于巩膜压陷等优点;但同时也有成像小、倒像、术中单手操作不灵活的缺点。我们在临床实践中,逐渐发展了一套显微镜直视下完成全部简单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技术。它是直接利用显微镜的光线照明,配合巩膜压陷技术,能容易和清晰地观察从睫状体平坦部到角膜缘后20mm的视网膜。因手术显微镜的放大作用和正像,视网膜裂孔和许多细微的变性能清晰地观察到,大大提高了手术观察和操作的精细程度,使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可以在显微层次上进行。显微镜直视下视网膜脱离手术自2001年来已在全国多个省市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作为一种新的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方式,显微镜下操作是否能达到与间接眼底镜下手术相同的效果?这种手术方式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如何?该手术方式具有什么样的优点,还有哪些不足之处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都需要科学详尽的临床试验结果证明和解答。本研究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以间接眼底镜下视网膜脱离手术为对照,探讨了显微镜下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的效果及手术并发症的情况。 一、研究目的 与间接眼底镜下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的结果进行比较,以研究该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方法,将2004年8月来我院眼底外科就诊的简单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病人按入选与排除标准严格筛选出连续60只眼并将其随机分配入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只眼。试验组: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手术,由同一医师主刀。对照组:间接眼底镜下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由另一位有经验的医师主刀。按术前、术后观察指标详细记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视力、眼压、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等指标。术后以半年以上的最后一次随访的记录结果为准。将两组术前术中术后的有关指标纳入统计分析。 三、结果 显微镜组29例30只眼、间接镜组29例30只眼。两组患者在性别、眼别等方面统计学上没有显著差别。比较两组术前在视网膜脱离范围、视网膜隆起高度、黄斑脱离、PVR程度、术前视力、眼压等基线值均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术前视力在显微镜组<0.1的有3只眼(10﹪)、0.1~0.4之间的8只眼(26.7﹪)、>0.5的有19只眼(63.3﹪),其中≥1.0的4只眼;在间接镜组<0.1的有5只眼(13.37﹪)、0.1~0.4之间的11只眼(36.7﹪)、>0.5的有13只眼(50﹪>,其中≥1.0的6只眼。两组患者术后眼压都在正常范围内。两组患者在手术方式上,显微镜组比间接镜组术中气体填充的眼数多,差异有显著性(P=-0.001<0.05),两组术中排视网膜下液和应用环扎的眼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显微镜组中,有6只眼在术中调整硅胶块(向前1只、向后5只),术后全部患者视网膜裂孔都位于巩膜嵴前坡;在间接镜组中,有2只眼在术中调整硅胶块(向前1只、向后1只),术后经调整的2只眼裂孔垫压于嵴前坡而另外5只眼裂孔位于嵴前坡外(3例位于嵴后坡、2例位于嵴旁)。手术平均时间显微镜组为45.43分钟;间接镜组为44分钟,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78>0.05)。术后情况:显微镜组30只眼中28只眼1次手术复位(93.3﹪),再次手术1只眼复位;间接镜组30只眼中一次手术复位26只眼(86.7﹪),再次手术2只眼复位。术后裂孔可见在显微镜组有10﹪、间接镜组是26.7﹪,差异无显著性(P=0.09>0.05)。术后视网膜下积液的延迟吸收:显微镜组为20﹪;间接眼底镜组为56.7﹪,差异有显著性(P=0.004<0.05)。术后变性区仍可见显微镜组有2只眼(10.5﹪);间接检验镜组为10只眼(62.5﹪),有统计学差异(P=0.02<0.05)。手术并发症的分析:在显微镜组术中缝穿巩膜1只眼、术后复诊外斜视1只眼、术后白内障1只眼;间接镜组缝穿巩膜1只眼、视网膜下出血3只眼、黄斑前膜1只眼、斜视1只眼、术后白内障1只眼。在间接镜组3只视网膜下出血术眼中,其中1只眼术后出现黄斑前膜、1只眼手术复位失败。 四、结论 通过与间接眼底镜下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的对照研究可以得出: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手术可以达到和间接检眼镜下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相同的治疗效果;视网膜脱离显微外路手术排出视网膜下液更充分,术后视网膜下液残留更少;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镜手术在手术成功率、硅压位置的准确率及术后裂孔形态的消失率方面均要高于间接检眼镜下视网膜脱离手术,但统计处理差异无显著性;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手术消除格子样变性显著高于间接检眼镜下外路手术,但与两组手术者的习惯有关,并非前者优于后者。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