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神经吻合在腹部皮瓣乳房再造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6h】

神经吻合在腹部皮瓣乳房再造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一中文摘要

二英文摘要

三缩略词表

四前言

五论文综述

1再造乳房感觉恢复的意义

2神经感觉功能恢复的解剖学基础及神经再生机制

3神经感觉功能的传导和检测方法

4乳房再造中神经吻合的解剖学原理

5再造乳房感觉恢复情况

6神经因子、组织工程进展

7结论

六临床应用

1研究目的

2研究背景

3研究方法

4临床资料

5手术方法

6典型病例

7结果

8讨论

9结论

七全文总结

八参考文献

九致谢

展开▼

摘要

神经吻合在腹部皮瓣乳房再造中的临床应用研究在对自体组织乳房再造患者的随访中发现再造乳房有感觉的自发性恢复,因此神经重建的必要性受到置疑。但是越来越多的报道证实再造乳房皮瓣感觉的自发性恢复是有限的,感觉迟钝的乳房会给患者带来意外的损伤。上世纪90年代,肋问神经混合支的吻合开始运用于乳房再造手术中,随后又开展了肋间神经纯感觉支吻合的手术,由此开启了乳房再造神经重建的新纪元。相关的研究都表明,从感觉恢复的角度而言吻合神经的乳房再造患者与非吻合神经者相比,术后感觉恢复更早、强度更高。故神经重建应该成为乳房再造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杨红岩、靳小雷等对腹部肋间神经进行了解剖学研究,但临床应用尚未见报道。 本研究通过分析神经吻合在腹部皮瓣乳房再造术中的意义,旨在明确神经重建是乳房再造手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应推广到其他自体组织移植乳房再造手术中。 研究对象为我中心2004年7月-2006年12月42名乳房缺失患者,施行应用包括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DIEP)、横形腹直肌肌皮瓣(TRAM)、游离的横形腹直肌肌皮瓣(ftee TRAM)、联合皮瓣等的乳房再造手术。18名患者进行腹部肋间神经感觉支和胸部肋间神经感觉支的吻合,24名患者没有进行神经吻合。分别设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中17名患者进行单支感觉神经的吻合,1名患者进行了2支胸腹壁肋间神经感觉支的吻合。供区神经为腹部第Ⅸ肋间神经感觉支2例,第Ⅹ肋间神经感觉支4例,第Ⅺ肋间神经感觉支8例。按受区神经的不同分为第Ⅲ肋间神经感觉支4例和第Ⅳ肋问神经感觉支10例。术后实验组5人、对照组1人未行随访。实验组的13名患者13侧再造乳房,随访时间为5—16月(平均8.11月)。对照组23名24侧再造乳房,随访时间5-21月(平均9.47月)。分别在术后0.5、3、6、9、12、15、18、24月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项目包括再造乳房触觉、压力觉、痛觉、两点辨别觉、热觉、冷觉和振动觉的测量,以及调查问卷的填写,包括乳房满意度、性感觉恢复程度等方面问题。 对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再造乳房的触觉、压力觉、冷觉和热觉恢复较非神经吻合组早,比率高,而痛觉、两点辨别觉、振动觉因为随访时间不够长,恢复尚无明显统计学差异。5个测量区域中,外上象限的感觉恢复比率最高、依次为外下象限、中央区域、内上象限,恢复比率最低为内下象限。不同供区神经吻合对于乳房皮瓣感觉恢复的影响不同,第Ⅺ肋间神经作为供区神经的患者感觉恢复更佳。目前结果显示不同受区神经对乳房感觉恢复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不同肋间神经对于中央区域(乳头乳晕)感觉恢复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吻合神经患者性感觉恢复更好,对再造乳房的整体满意度更高。神经吻合是乳房再造术中可靠的神经重建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腹部皮瓣乳房再造术中,并且还可以推广到其他自体组织移植乳房再造手术中。随着神经吻合技术的广泛应用,还将有大规模样本的对照研究结果来支持我们的结论。目前对于再造乳房性感觉的恢复缺乏特异性指标,无法检测。

著录项

  • 作者

    郑一华;

  • 作者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 授予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 学科 外科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穆兰花;
  • 年度 200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乳房;
  • 关键词

    乳房再造; 感觉恢复; 神经吻合; 解剖学; 自体组织; 组织移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