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电针内关、口服复方丹参滴丸、针药结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6h】

电针内关、口服复方丹参滴丸、针药结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前言

原创性声明及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第一部分临床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包括病例来源,随机分组及性别、年龄)

1.2诊断标准

1.3观察病例标准

2.研究方法

2.1电针内关穴方法(简称针刺组)

2.2口服复方丹参滴丸方法(简称药物组)

2.3电针内关穴并口服复方丹参滴丸方法(简称针药组)

2.4试剂与仪器

2.5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血样的采集

2.6 ET和NO测定方法

2.7心电向量(VCG)QRS环长/T环长的比值(QRS/T),心率变异性(HRV)高频(HF)值、低频/高频(LF/HF)值的采集方法

3.观察内容

4.统计学处理

第二部分结果与分析

1.不同治疗方法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电图疗效观察

2.不同治疗方法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观察

3.不同治疗方法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候疗效观察

4.不同治疗方法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疾病疗效观察

5不同治疗方法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前后ET观察

6.不同治疗方法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NO值变化观察

7.不同治疗方法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电向量QRS/T值疗效观察

7.1 不同治疗方法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QRS/T疗效观察

7.2 不同治疗方法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QRS/T(H)值比较

7.3 Q不同治疗方法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QRS/T(RS)疗效观察

8不同治疗方法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RV值疗效观察

8.1 不同治疗方法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F值疗效观察

8.2 不同治疗方法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LF/HF疗效观察

第三部分讨论

1.现代医学对稳定型心绞痛的认识及治疗

2.祖国医学对稳定型心绞痛的认识及治疗

3.针刺内关穴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认识及现代研究进展

4.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最新研究

5.ET和NO在冠心病心肌缺血中的地位

6.心电图(Vectorcardiogram,简称VCG)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7.心率变异性(HeartRariability.简称HRV)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文献综述

附录2.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参加科研及获奖情况

附录3.随机分组表

附录4.临床观察表

附录5.附图

展开▼

摘要

目的:该课题旨在通过对三种不同方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研究,探索出其中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最佳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三组,针刺组(20例),药物组(20例)、针药组(20例),进行临床疗效的对比观察,同时观察三组治疗前后的ET、NO、QRS/T(F、H、RS)、HF、LF/HF值的变化.结果:1.在心电图疗效、心绞痛疗效两方面比较,针药组优于针刺组和药物组.针刺组疗效均优于药物组2.在中医证候疗效,疾病疗效,降低ET值,升高NO值,降低QRS/T(H)、QRS/T(RS)值及升高HF,改善LF/HF等方面针药组疗效优于针刺组和药物组,针刺组与药物组疗效无明显差异.3.在降低QRS/T(F)值方面,针药组疗效优于药物组,药物组疗效优于针刺组.结论:电针内关穴,口服复方丹参滴丸,针药结合三种不同方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均能改善心电图(ECG)缺血改变,减少心绞痛发作,改善中医证候,降低ET、QRS/T、LF/HF,升高NO、HF;但针药组改善和调控上述指标的作用明显优于针刺组和复方丹参滴丸组.提示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以针药结合治疗方法为最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