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生命的绵延——解析《时间中的孩子》中两位主人公的时间观
【6h】

生命的绵延——解析《时间中的孩子》中两位主人公的时间观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Acknowledgement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Ian McEwan and The Child in Time

1.2 Major Criticism on The Child in Time and a Preview of the Present Study

CHAPTER TWO Henri Bergson’s Theory of Durée

2.1 Concept of Durée

2.2 Revelation ofthe Durée

CHAPTER THREE Charles’s Tragedy:Deprivation and Avoidance of the Present

3.1 Distorted Childhood:Living in the Future

3.2 Depressed Adulthood:Living in the Past

CHAPTER FOUR Stephen’s Balanced Idea of Durée:Harmony of Past,Present and Future

4.1 Loss of Kate:Neglect of the Present

4.2 Birth:Reliving in the Present

CHAPTER FIVE Ian McEwan’s Ideal Sense of Time

CHAPTER SIX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时间是麦克尤恩小说的复现主题。在《时间中的孩子》中,麦克尤恩将时间提到了影响生命历程以及最终归宿的重要位置。本文运用亨利·柏格森的绵延理论,通过文本细读,着重探讨《时间中的孩子》的时间母题。通过分析小说中两个主要人物对待时间的不同态度和方式,阐释不同时间观对人物个性的形成以及生命历程所产生的决定性影响。 通过达克和斯蒂芬时间观的对比,可以看出,就时间观而言,斯蒂芬是麦克尤恩在小说中的代言人。麦克尤恩理想的时间观是:过去是人生命历程中不可改变也无法抹煞的一部分,逃避或隐匿都是消极的。人能做的是从过去中汲取力量转化成自身的能量,人类应该关注现在。把握好现在的每时每刻,并能看到未来的希望,在此基础上人可以调整现在的步伐。只有拥有这种平衡的时间观,处理好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关系,人类才能像小说中主人公斯蒂芬一样,在复杂的现代社会里探求有意义的生命历程。 论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简要介绍伊恩·麦克尤恩的《时间中的孩子》以及前人的研究概况。第二章重点阐述柏格森的“绵延”理论。在伯格森的视域中,过去、现在和未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且不可逆转。第三章分析查尔斯的时间观,他将过去与未来混淆,违背了“绵延”中时间不可逆的自然规律,因而走上了一条不归路。第四章分析斯蒂芬的平衡时间观。斯蒂芬在经历留恋过去的阴霾之后,努力适应可以感知的现在,同时对将来充满了信心,平衡的时间观赋予他和谐的生命历程。第五章论述麦克尤恩通过小说传达的合理时间观。第六章是结语。论文的结论是:斯蒂芬是麦克尤恩时间观的代言人,平衡的时间观是和谐生命历程的基石,现在是生命绵延的支点。一旦时间断裂,人无法融入现在,悲剧就成为无可避免的结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