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寻回失落的情感天地——李泽厚“情感本体”研究
【6h】

寻回失落的情感天地——李泽厚“情感本体”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绪论

一、“情感本体”的提出及关键命题

(一)“情感本体”的提出及缘起

(二)“情感本体”形成的关键命题

1 、美感说

2 、自然人化说

3 、积淀说

二、“情感本体”的具体内涵?

(一)“情感”实质的剖析

(二)走向“虚无”的本体

(三)情感化的时间性

三、“情感本体”的理论价值与局限性

(一)“情感本体”对艺术作品层次的新拓展

(二)“情感本体”对“儒学四期说”的新开掘

(三)“情感本体”对审美教育的新发挥

(四)“情感本体”的局限性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李泽厚在《主体性的哲学提纲之四》中首次提出建构“心理本体”特别是其中的“情感本体”,他的美学视野从历史、群体、理性转向心理、个体、情感、偶然性,并明确提出他所期望的哲学主题是人的哲学。李泽厚大胆设想由“工具本体”到“心理(情感)本体”似可成为今日一条探寻之道,特别希望通过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开辟一条当代中国社会建构的新航路,为陷入种种困境的现代化人的生存悖论提供新的解决之道,寻找人生的慰藉与归宿,寻回失落的感性天地。本文尝试对“情感本体”作如下几方面的研究:
   绪论是本文对“情感本体”的整体性描述,概述了李泽厚学术思想的发展过程,并论述研究“情感本体”的目的、方向、价值与意义。
   正文分三个部分:第一章主要探讨“情感本体”的缘起及其关键命题。李泽厚为缓解原有实践美学体系中理性与感性、群体与个体的紧张关系,应时代的精神诉求提出“情感本体”,同时这一提法是他对人性建设的美好设想;其次,本文以“情感本体”建构的三大关键命题展开具体论述,即美感说、自然人化说和积淀说。
   第二章具体阐述“情感本体”所赋予的内涵。“情感本体”凸显的“情感”是外在客观的真实生活积淀而成的文化心理结构的核心,人情不单感于物,更是超越于物,成为人类最后的精神依托。李泽厚也正是基于人生最后的实在与归宿之意,才用“本体”命名。“情感本体”实质是无本体,是一种走向“虚无”的本体,或者说以现象为本体。李泽厚对情感化的时间性的阐述突破传统的美学研究视野,他吸收存在主义的三维时间理论,将时间(客观概念)与情感(主观感受)这对范畴进行了新的突破与联系。“情感本体”关于时间性的研究与阐述,在学术领域涉及地非常少,本文通过对情感与时间的关系立论,希望还原更加真实更加全面的“情感本体”。
   第三章是对“情感本体”的理论价值及其局限性的评介。其一,“情感本体”对艺术作品内部结构的研究拓展为三个层次:形式层、形象层、意味层。其二,“儒家四期说”是以“情感本体”为核心对儒家文化进行的创造性转换,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代与后现代社会中该如何应对个体生存困境的建设。其三,李泽厚对审美教育问题的重视,与发展、完善人性,建构文化心理结构是息息相关的,学术界对这一问题欠较为深入的探讨。“情感本体”这一命题担负着李泽厚诸多美好的美学建构与思考,但事实上,“情感本体”并未真正进入李泽厚旧有的哲学美学体系中,而是一直处于无序的漂移状态,在操作层面上的可行性也是值得商榷的。
   综观李泽厚美学思想的形成、发展与修正过程,他对中国的美学发展所作出的努力与贡献是值得钦佩的,作为一位哲学家和美学家,他本人扎实精深的学识和怀抱一颗对人类社会关怀的拳拳之心,更是值得学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