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妇联在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研究——以丽水市妇联实施来料加工项目为例
【6h】

妇联在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研究——以丽水市妇联实施来料加工项目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外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2.国内研究成果综述

3.妇联组织的性质综述

(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 妇联在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现状

(一)丽水市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情况

1.丽水市农村劳动力的分布情况

2.丽水市农村妇女劳动力的从业及转移情况

3.丽水市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特点

(二)丽水市妇联实施的来料加工项目实现农村妇女劳动力就地转移

1.来料加工的内涵及其前景

2.丽水市发展来料加工业的背景和优势

3.丽水市妇联实施来料加工项目的主要做法

(三)丽水市妇联在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工作中的作用

1.优化农村妇女转移就业环境

2.转变农村妇女转移就业观念

3.提高农村妇女转移就业技能

4.拓宽农村妇女转移就业渠道

二 丽水市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中的问题及与妇联的关系

(一)丽水市农村妇女劳动转移的制约因素

1.服务意识淡薄

2.转移渠道拓展乏力

3.现有转移渠道管理不力

(二)妇联与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的关系

1.应成为转移妇女的代言者

2.应成为转移妇女的服务者

3.应成为转移妇女的培训者

(三)丽水市妇联在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存在的问题

2.问题产生的原因

三 加强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中妇联组织作用的建议

(一)加强部门及社会协作

1.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

2.联合其他第三部门的力量

3.寻求社会力量的配合

(二)拓展转移渠道

1.多方荐巢,带动农村妇女有序转移

2.引风还巢,推动在外妇女返乡创业

3.就地筑巢,拉动妇女就地转移比量

(三)加强妇联组织自身的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当前,随着农村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农村经济正在经历着结构性转变。农村城市化持续发展,非农经营领域不断拓宽,大量农村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或流入城市寻求就业机会与发展机会,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农村内部生产资源特别是劳动力资源的重新配置。这种重新配置过程对农村劳动力就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农村妇女劳动力自然也不例外,大量妇女劳动力闲置。加上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农民工返乡,其中又包含了大量妇女。妇联作为一个准政府部门,如何有效帮助这些妇女解决就业问题,增加她们的收入,就是本文试图要回答的问题。
   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社会调查法等研究方法,运用公共管理理论,探讨了妇联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是提出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第二部分,对丽水市妇联在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现状进行分析,并以丽水市妇联实施来料加工项目实现妇女劳动力就地转移为例,通过介绍来料加工的整个运作过程中妇联组织所发挥的作用,对妇联组织在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第三部分,对丽水市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及与妇联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指出妇联应成为转移妇女的代言者、服务者和培训者。第四部分,笔者提出了当前加强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中妇联作用的建议,主要从如何改善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的外部环境、如何提高她们自身的水平,探索开展的转移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本文所分析的丽水市妇联发展来料加工业务转移农村妇女劳动力无疑是当地妇联的一个积极、大胆而有效的探索,它有效地利用了当地资源,使广大农村妇女实现了离土不离乡,在兼具“农民”身份的同时,又充当了“工人”这一角色,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与实施性,对于当前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来说,是一个有效的路径之一,也对实现新农村建设、城乡二元一体化有积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二是针对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服务不够到位、转移渠道拓展乏力、现有转移渠道管理不力等问题,也提出了加强部门及社会协作、拓展转移渠道、加强妇联组织自身发展等一系列较有价值的建议,对其他一些第三部门或其他地区公共部门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丽水市实施来料加工项目,在农村妇女家门口帮助她们实现就地转移的新途径,既符合妇女实现增收致富的要求,又避免了外出就业带来的难以兼顾家庭照顾老人孩子的问题,对于类似于丽水这种青壮年劳动力普遍外出,农村空壳家庭、留守儿童、留守老人问题严重的经济欠发达地区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能够促进公共部门更好的发挥自身的职能并根据人力资本等相关理论,结合本地实际,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情的新的转移途径,推进农村妇女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