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心理契约的农企—农户合作关系研究
【6h】

基于心理契约的农企—农户合作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一、导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1.选题背景

2.选题意义

(二)研究内容与框架

1.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2.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主要研究方法

2.技术路线

(四)创新点与不足

1.主要创新点

2.不足之处

二、相关理论综述

(一)农企-农户合作关系的研究现状

1.农企-农户间正式契约关系

2.农企-农户间非正式契约关系

(二)心理契约理论在农企-农户合作关系中的应用

1.心理契约理论简述

2.心理契约理论的应用

3.关于心理契约与农企-农户合作关系的研究

三、心理契约与农企-农户合作关系管理

(一)心理契约在农企-农户合作关系管理中的作用

1.心理契约的积极作用

2.心理契约的消极作用

(二)我国农企-农户合作关系的特点、现状、问题及原因

1.我国农企-农户合作关系的特点

2.我国农企-农户合作关系的现状

3.从心理契约角度分析我国农企-农户合作关系存在的问题

四、基于心理契约构建农企-农户稳定的合作关系

(一)农企-农户间心理契约的形成基础

1.社会媒体

2.公众的需求

3.制度

4.社会习俗

5.惯例

6.文化

(二)农企-农户间心理契约的形成过程

1.初步探索阶段

2.正式形成阶段

3.调整阶段

(三)农企-农户间心理契约的形成机制

1.诱导机制

2.驱动机制

3.约束机制

4.自增强机制

五、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介绍

(二)案例分析

1.初创时期(1993年——1994年)

2.快速发展时期(1995年——2007年)

3.三聚氰胺及后三聚氰胺时期(2008年之后)

六、结论与展望

(一)主要结论

(二)局限性及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加强了农业企业和农户的联系,双方利益息息相关,但是,大量的违约现象表明,农业企业-农户合作关系仍缺乏稳定性,在外界利益的干扰下,二者间的经济契约关系表现出脆弱的一面。心理契约是联系农户与农业企业的心理纽带,对农户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力,是对经济契约硬约束不足之处起补充作用的软约束。基于心理契约深入研究农业企业-农户合作关系,对我国农业企业稳定与农户的合作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不仅有助于农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而且能为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作出贡献。
   以农业企业-农户合作关系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心理契约对农业企业-农户合作关系的积极作用,以及心理契约违背对双方合作关系的消极作用,为从心理契约视角研究农业企业-农户合作关系的合理性提供基础。其次,从我国农业企业-农户合作关系的特点和现状出发,得出二者合作关系不稳定主要在于双方经济契约的不稳定,存在以下几个致使双方经济契约关系不稳定的问题:一体化程度不高、农户组织化程度不高、双方力量不对等、利益分配不均衡以及风险不平均;接着,从心理契约视角对农业企业-农户合作中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具体从心理契约的交易维度和关系维度及心理契约违背的角度分别进行了阐述,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农业企业-农户间未构建心理契约。再次,结合心理契约的形成基础及农户心理变化的过程,详细分析了农业企业-农户间心理契约构建的一般过程,主要包括初步探索、正式形成和调整维护三个阶段;在此基础上,对农业企业-农户间心理契约的形成机制进行了探索。最后,引入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案例,通过分析其与农户合作关系的发展变化,指出其构建与农户间的心理契约过程中可借鉴之处以及仍需发展之处,得出结论:要保持农业企业-农户合作关系稳定发展,必须努力构建心理契约,使心理契约与经济契约共同起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