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职生生命教育研究——以缙云县中职生为例
【6h】

中职生生命教育研究——以缙云县中职生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有关概念的界定

1.3.1 中职生

1.3.2 生命教育

2 国内外生命教育研究综述

2.1 国外“生命教育”的发展

2.1.1 国外“生命教育”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2.1.2 国外理论研究现状

2.2 国内“生命教育”的发展

2.2.1 国内“生命教育”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2.2.2 国内理论研究状况

3 中职生生命教育的研究设想与调查分析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假设

3.3 研究方法

3.3.1 研究方法

3.3.2 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3.3.3 研究对象

3.3.4 研究工具

3.3.5 研究限制

3.3.6 实测程序

3.3.7 数据处理与分析

3.4 中职生命教育调查结果与分析

3.4.1 中职生生命教育调查结果总体状况

3.4.2 中职生生命教育调查结果总体状况分析

3.4.3 中职生生命态度影响因素比较

4 中职生生命教育调查研究小结和讨论

4.1 中职生生命教育调查小结

4.2 目前中职学校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

4.3 中职生生命教育展望

4.3.1 中职生特点呼唤生命教育

4.3.2 中职生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

4.3.3 实施中职生生命教育的意义

4.4 实施中职生生命教育的方法、途径与载体

4.4.1 实施生命教育的方法

4.4.2 实施生命教育的途径

4.4.3 实施生命教育的载体

4.5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浙江师范大学学位论文诚信承诺书

声明

展开▼

摘要

教育关涉学生成长和发展,使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学会如何生活,提升生命质量是教育之目的所在。为个人谋幸福,为社会促发展,是教育永恒的话题。帮助每个学生,特别是中职生,都能感受到生命的意义,提升自身价值,学会生存,珍爱生命,幸福生活,是我们教师的职责。中职生是学生群体里,比较有特殊性的一群,在他们当中开展生命教育,更为必要而迫切。通过生命教育,帮助受教育者学会珍惜一切生命价值,选择创造性的生存策略并拥有强健的生存适应能力,在开放的视野中实现自身的生活定位,形成负责任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具有积极的心态,能感受生命的美好,提升幸福感知能力,学会和谐共处,积极生活。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对生命、死亡的态度、生命认知现状和生命教育需求情况,进而在分析各因素对生命教育的影响,从个人、家庭、学校教育、社会影响等因素探讨分析造成学生生命观和死亡态度此种现状的原因。主要对不同性别中职生生命态度、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中职生生命态度、家庭经济状况对中职生生命态度影响和父母教养方式对对中职生生命态度影响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最后提议从单独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多学科渗透生命教育、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生命教育、引入死亡教育、感恩教育、幸福教育,调动学校、家庭、社会多种教育力量的共同参与一起来营造生命教育的环境这几个方面来提出开展生命教育的对策与建议,以此作为推广中职生生命教育的参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