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卡夫卡研究在日本——以《变形记》和《城堡》为例
【6h】

卡夫卡研究在日本——以《变形记》和《城堡》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言

一、分期综述

(一)二战后——1980年

(二)1981年——2000年

(三)2001年迄今

二、《变形记》的研究

(一)着眼于细节:意象与用词

(二)在传记学的视野中

(三)与《判决》及其他作品的“互文”

三、《城堡》的研究

(一)“对话”与“预见发言”

(二)时间、空间及其他隐喻功能

四、“自我”的洞见与盲区

(一)“他者”影响下的“自我”

(二)被遮蔽的中国及其他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卡夫卡学术”已成为当代人文学术国际化的一个缩影。据考证,截止2012年底,欧美各语种的卡夫卡研究专著、论文集和手册(指南)达650余种,其中德语文献250种左右,英语文献200种左右,不少是各语种之间的互译。但在德语、英语学界之外,特别是在日本,卡夫卡研究起步比较早,也取得重要成就,但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在国内学界得到应有的关注。在国外学术史方面,叶廷芳、谢莹莹等老一辈学者进行过可贵概述与评价,盛宁曾撰短文评介晚近英美学界围绕卡夫卡的一些争论。此外,曾艳兵、胡志明等对国内外卡夫卡学术有所评述。但总体来看,国内卡夫卡学术与日本学界的沟通还不算深入,对卡夫卡在日本的接受与研究情况进行梳理和评述的学术史研究基本空白。由此,笔者撰写此论文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把卡夫卡在日本的研究情况介绍于众,以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置身于当代批评视野,对日本卡夫卡研究状况做全面的梳理和总结,通过比较、评析和对话,尽可能详尽地勾画出卡夫卡在日本研究的整体轮廓,为我国卡夫卡研究提供借鉴。
  卡夫卡研究在日本走过了将近七十个年头,在这七十年间,日本学界对这位异域作家的热情始终不减,甚至具有高涨之势。从二战后起始的对作家作品进行的表现主义解读,再以宗教视角的分析为主流,辅佐以社会学的解读;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大行其道的传记解读与比较研究;再到新世纪以来出现的百花齐放的场面,出现了转向人物的精神世界和转向作品本身这“两个转向”,可以看到日本学者努力致力于卡夫卡及其作品的探索姿态,研究成果相当丰富。
  在浩瀚的日文研究资料中,笔者通过长期的整理和筛选,选取了有关卡夫卡及其作品研究的阶段性和标志性的成果,并对其做了进一步地总结和归纳,结合学术史研究论文的范式、日本卡夫卡学术界的客观状况、笔者最希望呈现的论文结构以及在导师的细心指导下,笔者将本论文构思如下:本文第一章主要从宏观的视角将日本学者对卡夫卡及其作品的研究进行分期并对之分别描述,分期主要根据译本或再译本的出现;标志性研究论文、论著的产生;代表性学术群体的涌现以及研究方法上的转变等依据来划分,并没有一个特别严苛的标准,只是从整体上对卡夫卡在日本的研究有个粗略的把握。第二章和第三章从微观的视角进行切入,选取日本学者对卡夫卡作品研究中数量最为丰富、质量最为优质、研究最为关注的两部作品《变形记》和《城堡》,在日本学者的解读中建立联系、寻找共同之处,对研究者的未尽之意展开进一步思辨与研究,以期更具体、更细致、更深入地把握卡夫卡在日本的研究状况。第四章主要论述日本的卡夫卡研究者在研究上的洞见以及盲区,期望能以更全面的视角探讨日本学者的研究方法。总而言之,笔者希望通过此论文的写作能检验这几年来的学习质量的同时,也能使我们了解不同民族的学术个性,深化中日文化交流,从而为我们学习和借鉴他国学术成果、为我国卡夫卡研究的发展提供较为有意义的“他山之石”。

著录项

  • 作者

    施羽;

  • 作者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

  • 授予单位 浙江师范大学;
  • 学科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赵山奎;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I313.074;
  • 关键词

    卡夫卡; 日本文学; 学术个性;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