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比尔兹利审美对象理论研究
【6h】

比尔兹利审美对象理论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第一章 比尔兹利美学的方法与体系

第一节 比尔兹利美学的方法

一、语言作为分析对象

二、分析美学方法的综合

三、与传统美学命题的关联

第二节 作为逻辑起点的审美对象

一、从艺术作品到审美对象

二、作为逻辑起点的审美对象

第二章 比尔兹利的审美对象理论

第一节 审美对象本体论

一、审美对象·知觉对象·表象

二、制成品·产品·表演

第二节 审美对象构成论

一、区域性质与局部性质:审美对象的基本构成

二、统一,复杂与强烈:审美对象的三大特征

第三节 审美对象关系论

一、审美对象与审美经验

二、审美对象与审美价值

三、审美对象与社会人生

第三章 比尔兹利审美对象论的批评与意义

第一节 比尔兹利审美对象理论的批评

一、现象学方法与客观性理论的冲突

二、狭窄的审美对象范围与牺牲批评实践的建构

第二节 比尔兹利审美对象理论的理论意义

一、对艺术作品审美本性的坚持

二、审美对象论:语境论之外的另一种声音

第三节 比尔兹利审美对象理论的历史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审美对象作为美学研究的一个基本论题,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得到了相当大的重视与深入的探讨,所论问题包括审美对象的存在形态、审美对象的范围、审美对象的基本构成等等。欧陆的现象学美学在审美对象问题研究上成绩斐然,英美国家的分析美学虽然对传统美学命题进行不遗余力的批判,但在其奠基人比尔兹利的美学著述中,审美对象问题依然具有关键地位。
  比尔兹利对于审美对象的论述主要表现在他的《美学:批评哲学诸问题》以及收入《审美视点》的诸多论文之中,在这些论述中,审美对象虽未得到明确界定及整体性表述,然而一个大致的轮廓已隐约可见,这使得本文能够清理出比尔兹利审美对象理论的一个明确形态,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评价其意义得失。
  本文由四部分构成,绪论通过比较国内外对比尔兹利的研究,肯定比尔兹利在美学上的重要地位及对审美对象理论进行研究的必要性。第一章第一节明确比尔兹利美学及其审美对象研究所运用的独特方法,这体现在对语言的关注、分析与建构相结合以及分析美学问题与传统美学问题相结合上。第二节呈现比尔兹利《美学》的基本特征与逻辑体系,并展示审美对象问题在其整个美学体系中的基础地位。第二章描绘比尔兹利审美对象理论的整体轮廓,从审美对象本体论、审美对象构成论、审美对象关系论三部分入手对该问题展开论述。第一节审美对象本体论研究审美对象为何种形态的对象,以关键词的梳理的方式阐述审美对象作为知觉对象、审美对象以表象形式存在,审美对象以产品形式存在于表演性艺术之中等问题。第二节审美对象构成论探究审美对象的基本构成以及能够作为审美价值依据的统一、复杂、强烈三大特征,为下一节讨论的审美对象问题与其他美学问题之间的关系做了铺垫。第三节审美对象关系论探讨审美对象与审美经验、审美价值、社会人生的关系,展现审美对象问题与其他问题之间错综的关系以及审美对象所扮演的制约性角色,与前两节一起呈现出比尔兹利审美对象理论的完整面貌。第三章在前两章的基础上总结比尔兹利审美对象理论的得失与意义,指出虽然面临着现象学方法与客观论倾向的龃龉、审美对象的范围狭窄以及大刀阔斧的建构造成的与批评实践脱节等困境,比尔兹利的审美对象理论依然在对艺术作品审美本性的坚持、提供艺术的语境论外的另一种声音以及以语言分析超越主客分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历史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