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元代安南纪行诗研究——以陈孚、傅若金纪行诗为中心
【6h】

元代安南纪行诗研究——以陈孚、傅若金纪行诗为中心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第一章 元代安南纪行诗的背景及概况

第一节 时代背景

第二节 诗作概况

第二章 元代安南纪行诗的区域流动与景观书写

第一节 地理版图与流动路线

第二节 区域观照与景观特色

第三节 视野开拓与异域风光

第三章 元代安南纪行诗的诗人心态

第一节 宗藩关系下的民族优越感

第二节 畏葸不前与使命感的交织

第三节 羁旅之苦与家国之思

第四节 返途归意与悠然心境

第四章 元代安南纪行诗的价值

第一节 体现山水诗之嬗变

第二节 诗歌题材的扩大

第三节 详实的纪行路线

第四节 促进两国文化交流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元代安南纪行诗孕育产生于元朝与安南的政治交往,是元朝使臣记录安南之行的诗作。元朝遣使安南多达29次,频繁的出使为使臣提供了奉使出游的机会,也为安南纪行诗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元朝在建国之初曾试图征服安南,多次对安南用兵。元贞元年(1295)成宗即位,元朝罢征安南,两国关系才得以缓和。元朝与安南间政治关系的变化,也对安南纪行诗的内容产生了影响,诗歌内容由劝谕安南世子入朝晋见向宣扬皇恩浩荡转变。
  诗人将地名融入诗作,记录了自己的出使路线,在元朝地理版图中我们可以勾画出诗人的流动轨迹。同时诗人也记载了沿途景观,随着文化区域的变迁,景观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燕赵、中原文化区多历史遗迹;荆楚文化区多清幽山水或道教名山;而岭南地区则多巍峨山势或逐臣遗迹。安南的异域风光则更与中原迥异,呈现出诡谲怪诞的色彩。
  元代安南纪行诗人的心态复杂多样,这与诗人“使臣”与“文人”的双重身份及其行程变化密切相关。作为“使臣”,他们秉持国家大义,表现出浓重的民族优越感与使命感。但在遭遇艰辛困顿之时,诗人又表现出奋力前行与退缩之念纠结交织的情感状态。作为注重自我情感的“文人”,诗人在出使途中表现出真切的羁旅之苦与家国之思,而在任务完成归国返途中,诗人则表现出切切归意与悠然心境。
  元代安南纪行诗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元代安南纪行诗对山水的描写扩充到西南地区,扩大了元代山水诗的题材;同时陈孚、傅若金的山水诗在风格、意境上表现出明显的宗唐、学唐的倾向。唐宋时期的安南诗歌在内容题材上较为单一,与此相比,元代安南纪行诗涉及到安南生活的各个方面,切实扩大了诗歌的题材。且诗作中的地名真实地展示出诗人从大都至安南的纪行路线,相比唐宋时期,路线更为详细全面。另外,元朝使臣与安南君臣赠答唱和,带动了安南学习汉文诗赋的风气,直接促进了两国间的文学交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