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文化生活》中培养高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认同感的实践研究——基于公民个人视域
【6h】

《文化生活》中培养高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认同感的实践研究——基于公民个人视域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概念界定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五)研究重点和难点以及创新点

(六)文献综述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教育的内涵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教育的内涵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教育的特征

1.内容的继承性

2.价值的统领性

3.环境的开放性

二、高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现状及影响因素

(一)高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二)高中生价值观认同感的现状特点分析

1.价值认同多元化

2.价值观念从众化

3.价值取向矛盾化

(三)高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的影响因素

1.社会因素

2.家庭因素

3.学校因素

4.个体因素

三、高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教育的实践途径

(一)优化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目标的设置

(二)强化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对主体的建设

1.提高教师自身能力建设

2.增强学生主观能动性

(三)丰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素材

1.理论课堂

2.实践课堂

(四)改进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方法的运用

(五)改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环境的营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在全球化趋势的浪潮下,外来文化不断涌入,我们的传统文化又有着不断瓦解的趋势。各种文化的混杂,使得影响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主文化出现了真空。其中受影响最深刻的群体当属中国当代的高中生,他们从小接受着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交织冲击,使得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一定的认同感。文化认同最重要、最本质的表现就是对本民族价值观的接受和认可。当代中国人民最本质和最核心的价值观念就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故而,本文将研究的主题设置为培养高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以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教学实践为例,从教学的角度对全球化背景下高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进行建构,帮助高中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高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的认同感。
  本文共分为四大章节的内容。第一章的内容介绍了绪论,是本文的研究基础,包含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核心概念,以及解释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之处。最后,对本文的相关内容作了详细的文献综述。
  第二章的内容是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教育基本内涵的概述,这是文章的基础理论和思想来源。这部分主要详细地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教育的具体内涵,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特点。
  第三章的具体内容是关于高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这是文章的现实依据,主要从高中生价值观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第四章是关于培养高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实践途径的阐释,这是本文的主体部分,依据第二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教育的理论研究和第三章高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的现状分析,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并结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的教学实践,从优化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目标的设置、强化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主体的建设、丰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素材、改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方法的运用、优化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环境的营造五个角度阐释培养高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感教育的实践途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