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集体教学情境下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游戏性表现研究——以杭州市B幼儿园的科学探究活动为例
【6h】

集体教学情境下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游戏性表现研究——以杭州市B幼儿园的科学探究活动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部分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目的、内容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意义

三、概念界定

第二部分研究综述

一、关于科学探究活动的研究

二、关于游戏性韵研究

第三部分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观察法

(三)测量法

(一)观察表修订过程

(二)观察表结构

(三)观察表信效度

第四部分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游戏性表现的结果呈现

一、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游戏性表现的总体特征

(一)对总体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二)对五个维度的描述性分析

二、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游戏性表现的差异分析

(一)性别差异分析

(二)年龄差异分析

第五部分讨论与分析

(一)身体自发性呈顺畅活跃的状态,操作较协调

(二)社会自发性总体表现较好,亲社会行为表现不一

(三)认知自发性呈中等偏上水平,幼儿会探索但提问能力较弱

(四)明显愉悦性较高,幼儿有积极的游戏性体验

(五)幽默感体验较少

二、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游戏性表现差异性特征的讨论与分析

(一)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存在性别差异

(二)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存在年龄差异

第六部分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建议

(一)师幼互动注重“游戏性”培养

(二)材料投放促进“游戏性”发挥

(三)探究过程彰显“游戏性”体验

第七部分研究反思

一、研究反思

(一)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二)本研究的后续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游戏性”是游戏为儿童的个性抹上的绚丽色彩,大量的研究也证明了作为个性特征的游戏性的存在,提出了“富有游戏性的儿童”的概念。游戏性对于儿童甚至成人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近几年来,游戏性的研究逐渐进入我国学前教育领域的研究视野,许多学者对角色游戏、建构游戏、玩沙游戏等游戏活动中的幼儿游戏性表现进行了深入研究,而幼儿的游戏性不仅体现在游戏活动中、在生活活动、教学活动中也随处可见。集体教学作为我国幼儿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专门实施的教育活动,具有不同于游戏活动的重要价值,探讨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游戏性表现意义重大,结合研究者工作所在幼儿园科学特色的实践支持,本文将研究方向聚焦于集体教学情境下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游戏性表现的研究。
  本研究借鉴于巴尼特的《儿童游戏性量表》,通过预观察重新修订量表,并对修订后的观察表进行信效度检验,形成《集体教学情境下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游戏性观察表》。以该表为测量工具,对90名幼儿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游戏性表现进行观察测评,运用spss19.0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的“身体自发性”呈较顺畅活跃的状态,操作协调,有适当的大幅度动作,但不频繁。
  (2)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的“社会自发性”表现较好,幼儿愿意和他人接近交流,并分享材料和发现,同伴交往积极但合作和助人的现象较少。
  (3)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的“认知自发性”呈中等偏上水平,幼儿能运用基本的科学方法、策略解决问题,具有较好的探索意识、投入度和坚持性,但提出新问题的水平一般。
  (4)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表情专注、玩性较浓,较多地表达积极情绪,有着愉悦的游戏性体验。
  (5)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的“幽默感”在五个维度中得分最低,表现一般,较少地发生幽默故事。
  (6)不同性别幼儿在“身体自发性”“社会自发性”“认知自发性”存在差异,在“明显愉悦性”“幽默感”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龄幼儿除了“身体自发性”维度上不存在年龄差异,在其它四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通过对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游戏性表现的总体特征和差异特征进行深入地分析和讨论,从不同角度探索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游戏性表现的背后原因。最后,从师幼互动注重“游戏性”培养、材料投放促进“游戏性”发挥、探究过程彰显“游戏性”体验三个方面出发提出教育建议:教师在活动中需正确认识幼儿的坚持、互助和幽默,注重幼儿的思维参与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投放具有层次性、探索性和可变性的材料。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