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近代江南地区童装面料纹样研究——基于传统中式童装
【6h】

近代江南地区童装面料纹样研究——基于传统中式童装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文献回顾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近代历史背景及近代童装的发展

2.1 历史背景对近代纺织业与童装面料的影响

2.1.1 政治因素

2.1.2 文化因素

2.1.3 经济因素

2.2 近代童装的发展

2.2.1 近代童装的基本款式

2.2.2 近代童装的面料与装饰

第三章 近代江南地区童装面料纹样的题材

3.1 晚清童装面料纹样的题材

3.1.1 植物纹样

3.1.2 动物纹样

3.3.3 云水纹

3.1.4 几何纹样

3.1.5 文字纹样

3.1.6 素面无纹

3.1.7 其他纹样

3.2 民国前期童装面料纹样的题材

3.2.1 花卉纹样

3.2.2 几何纹样

3.2.3 传统风格纹样

3.2.4 素面无纹样面料

3.3 民国中后期童装面料纹样的题材

3.3.1 花卉纹样

3.3.2 几何纹样

3.3.3 素面无纹样

3.3.4 其他纹样

3.4 小结

第四章 近代江南地区童装面料纹样的色彩

4.1 晚清童装面料纹样色彩

4.1.1 底布面料纹样色彩

4.1.2 绣线色彩

4.1.3 缘饰纹样色彩

4.2 民国前期童装面料色彩

4.2.1 底布面料纹样色彩

4.2.2 缘饰纹样色彩

4.3 民国中后期童装面料色彩

4.3.1 底布面料纹样色彩

4.3.2 缘饰纹样色彩

第五章 近代江南地区童装面料纹样的布局

5.1 晚清童装面料纹样的布局

5.1.1 平铺满布式布局

5.1.2 对称式布局

5.1.3 边缘式布局

5.1.4 角隅式布局

5.2 民国前期童装面料纹样的布局

5.2.1 平铺式布局

5.2.2 对称式布局

5.2.3 单独刺绣纹样布局

5.3 民国中后期童装面料纹样的布局

第六章 总结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近代童装实物面料纹样色彩统计表

一、晚清童装面料纹样色彩统计表

二、民国前期童装面料纹样色彩统计表

三、民国中后期童装面料纹样色彩统计表

附录2 读民国小说——关于服饰描绘部分内容摘抄

一、郁达夫小说摘抄

二、茅盾小说摘抄

三、张爱玲小说摘抄

附录3:晚清与民国时期部分儿童广告、画报、老照片资料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论文以中国近代1840-1949年江南地区的儿童中式服装面料纹样为研究对象,在梳理这一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及了解近代童装发展的基础上,依托中国丝绸博物馆和东华大学中国服饰博物馆两百余件近代童装实物资料,并结合当时的图片、广告、文学作品等相关材料,对近代江南地区中式童装面料纹样特点及其变化过程进行系统研究。近代是中国纺织服装业大变革的时代,西方经济文化渐入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千百年来传统手工纺织体系和国民审美意识。在西风盛行的社会氛围下,近代尤其是民国时期的童装及其面料纹样出现了中西杂陈的风格特征,其中传统中式童装继续承接清代风格,在改良中有新突破。因此对这一时期的传统中式童装纹样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从染织纹样的角度进一步了解我国近代传统纺织品纹样的历史特征以及童装的发展变迁。自宋代以来江南区域就是全国纺织业发达的地区,到近代以上海为中心的江南地区更是发展为中国的纺织业中心。由于近代战争频发导致全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内陆及其他地区的服装款型和纹样发展较慢,因此选择相较而言经济与机器工业发达的江南地区的纺织品作为研究对象更具有代表性。当今服装市场中儿童服饰所占比例不小,但学术界对儿童服饰的历史和历史中的童装纹样研究却难得一见。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对中国纺织品纹样研究的补充和完善,也希望对中国童装史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具有现实意义。相较于古代研究资料稀少的局限性,近代可资研究的材料更为丰富,使论文的研究更富可行性。
  论文围绕近代江南中式童装实物面料纹样展开,结合相关图像、文字资料补充,通过调查法、观察法、文献研究法和描述性研究法等方法,全面、深入地分析研究纹样的题材、色彩和布局,以求具体、客观地展现中国近代传统中式童装面料纹样的特色与风采。全文分成四部分:第一章论述了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和内容;第二章采用调查法和文献研究法梳理影响近代童装面料发展的历史背景因素,分析近代童装的演变历程,整理并归纳近代童装的主要类别;第三至五章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搜集到的近代江南中式童装的实物按照晚清、民初与民国中后期三个时代分别进行整理归纳,并采用观察和描述性研究的方法,系统分析其纹样题材、色彩、布局及其在不同时代的构成特点、应用状况以及审美喜好等;第六章是对近代江南中式童装面料纹样研究的总结以及后续研究的展望。
  研究认为:近代江南地区中式童装面料的纹样分为三大类:一类是保持中国传统风格的纹样;一类是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中西混合型纹样;另外还有部分西式纹样。晚清童装面料纹样在题材选择上承接清代“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原则,具有程式化的特点。发展到民国前期,纹样题材在延续晚清基础上开始突破创新,审美性大于功能性。传统纹样经过改良,产生了许多新风格的花型,如由传统花卉纹样变形处理形成的视觉效果强烈的装饰花卉纹样。民国中后期,社会审美倾向于简洁、雅致的风格,江南中式童装面料纹样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童装纹样日渐减少甚至没有纹样,选择趋于单一,主要有花卉纹样、几何纹样和素面无纹样三类。晚清江南中式童装纹样色彩华丽、纯度高,并且适当使用无彩色做调和,色彩效果艳而不杂。民国初期大致沿袭晚清纹样色彩风格,同时印染技术的发展使面料种类更为丰富,但色彩开始倾向素雅,色调相对更加柔和。受到当时审美观念影响,民国中后期的童装纹样色彩效果趋于和谐统一,配色更成熟。单色或暗花纹样比前期出现频率少,同类色、相近色,或与无彩色的搭配成为主要的配色方式,与现代配色方式更接近。晚清江南中式童装纹样布局方式多样,以胸、肩为重点的对称式布局结合满地、混地纹样布局运用较多,此外边缘式和角隅式布局也是当时较有特色的布局方式。民国前期江南中式童装中镶滚、刺绣等加工方式减少,出现了较多的不对称适合纹样,清地、混地布局的纹样越来越多。这一时期的童装纹样布局可分为平铺满布式布局、对称式布局和单独刺绣纹样布局三类。随着社会潮流以及材质工艺的影响,民国中后期江南中式童装纹样呈现出多元化的布局形式:机织面料的纹样多以平接或跳接的几何纹和小花卉纹平铺布满整件服装,很少出现刺绣等二次加工;印花面料的纹样布局形式则较为自由多变;“田鸡裤”等特殊形制的童装采用对称式布局的刺绣纹样较多,保留了传统刺绣纹样的布局特色。总体而言,近代江南中式童装面料纹样从晚清到民国的发展是一个逐渐褪去传统约束,吸收并结合西方元素,大胆创新的过程。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进步,体现了中华民族富于创新的精神,值得当代设计工作者学习借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