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IT能力、信息共享及供应链整合对企业绩效影响研究
【6h】

IT能力、信息共享及供应链整合对企业绩效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1.1 研究背景

1.1.2 论文研究意义

1.1.3 论文研究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IT能力内涵及其对企业绩效的研究概况

1.2.2 信息共享内涵及其对企业绩效的研究概况

1.2.3 供应链整合概念及其对企业绩效的研究概况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

1.3.1 论文主要内容

1.3.2 论文研究框架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IT能力、信息共享、供应链整合相互作用模型的建立

2.1 IT能力、信息共享、供应链整合量化指标的确定

2.1.1 IT能力的指标量化

2.1.2 信息共享的指标量化

2.1.3 供应链整合的指标量化

2.2 模型主体指标筛选及计算

2.2.1 主成分分析逆向递推法的确定

2.2.2 模型指标筛选

2.2.3 指标筛选公式推导

2.2.4 作用模型主体的计算

2.3 相互作用模型建立

2.3.1 IT能力、信息共享、供应链整合的关联梳理

2.3.2 模型主因素综合作用因果模型

2.3.3 建立单一主因素SD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IT能力、信息共享及供应链整合的企业绩效评价模型建立及优化

3.1 企业绩效评价模型的建立

3.1.1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确定

3.1.2 绩效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

3.1.3 建立基于可拓学的一般绩效评价模型

3.2 基于模型主因素的企业绩效评价模型指标优化

3.2.1 基于单一主元素的企业绩效因果模型的建立

3.2.2 基于主元素的企业绩效因果模型的建立

3.2.3 基于可拓学的企业绩效评级模型的指标修正

3.2.4 逐步删减法确定关键变量

3.2.5 企业绩效评价最终模型的建立

3.3 企业绩效模型计算分析

3.3.1 收集数据的标准化和权重调整

3.3.2 确定经典域和节域

3.3.3 建立关联函数并计算

3.3.4 基于响应面设计的模型验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模型的实例应用

4.1 IT能力、信息共享、供应链整合量化指标筛选

4.1.1 IT能力模型指标筛选

4.1.2 信息共享模型指标的筛选

4.1.3 供应链整合模型指标的筛选

4.2 建立企业绩效因果模型

4.2.1 IT能力、信息共享、供应链整合的因果模型

4.2.2 基于IT能力的企业绩效因果模型的建立

4.2.3 基于信息共享的的企业绩效因果模型的建立

4.2.4 基于供应链整合的企业绩效因果模型的建立

4.3 企业绩效评价模型的建立及修正

4.3.1 基于主元素的企业绩效综合作用因果模型

4.3.2 企业绩效模型指标修正

4.3.3 企业绩效模型计算

4.4 企业绩效评价模型分析及验证

4.4.1 基于模型的IT能力、信息共享、供应链整合计算

4.4.2 企业绩效与IT能力、信息共享、供应链整合的模型验证

4.4.3 评价模型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企业发展战略管理系统

5.1 系统需求分析

5.2 系统结构设计

5.2.1 系统主要框架

5.2.2 系统主要模块功能分析及展示

5.3 本章小结

6.1 论文总结

6.1 论文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企业不得不面临着市场需求不确定性挑战,走上供应链整合发展道路,利用供应链整合优势来强化企业竞争优势。由此,深入供应链整合对企业发展研究具有非常意义。而信息共享作为搭建供应链整合的基石,IT能力作为完成信息共享的支撑,与供应链整合密不可分,把信息共享和IT能力同时加入研究十分必要。基于此背景下,本文把企业绩效作为评价指标,用来衡量企业发展供应链整合、信息共享、IT能力给企业带来的能力提升,具体研究了供应链整合和信息共享及IT能力发展给企业带来的提升作用。
  本文摈弃了之前惯用的先以一家企业为参考主体,然后深挖IT能力、信息共享、供应链合发展给企业绩效造成地影响,再利用最小二乘法来调整权重以便模型能够根据企业性质来作出调整的研究思路。采用通过直接将IT能力信息共享、供应链整合及企业绩效的底层量化因子纳入模型的思路,将模型转化为可以根据企业性质和发展阶段,依据历史实际数据分析给出基于IT能力、信息共享及供应链整合对企业绩效影响研究的高质量模型。具体的研究工作内容如下:
  (1)在采用likert量表法对IT能力、信息共享、供应链整合进行量化时,除了参考现有权威量表指标项,还通过调查问卷方式,让拥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老者对指标进行了补充,并通过Cronbach's alpha信度检验和组合信度(CR)对指标进行验证。
  (2)提出了主成分逆向推导法对拥有很多量化指标的抽象指标进行剔除。借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重要因子提取,但此方法提取的公因子并不是原始指标。所以,本文需利用提取公因子与抽象变量之间的关系和提取公因子与原始指标之间的关系,逆向推导出原始变量与抽象性指标的关系,并在指标保留时借用主成分贡献率思想,将提取的公因子逆转到原始指标,保证指标筛选科学性。
  (3)提供了一种新的权重确定方法。在计算信息共享,IT能力及供应链整合三个主要抽象指标值时,虽是利用层次分析法,但权重却不是由专家打分得到,而是依据指标筛选中的方差贡献率而定。方差贡献率的实际意义就是重要性,且此值是通过软件分析真实数据得出,利用该值来代替专家打分,保证了分析过程的客观性。
  (4)初次利用可拓优度模型建立了企业绩效评价模型,并引入系统动力模型,建立了IT能力、信息共享、供应链整合的综合作用模型;基于IT能力或信息共享或供应链整合的单一主元素企业绩效因果模型;基于IT能力、信息共享和供应链整合的企业绩效综合作用模型,利用上述综合作用模型对一般企业绩效评价模型进行指标修正。除了保留基于IT能力、信息共享和供应链整合的企业绩效因果模型中能够看到的直接企业绩效因子,还利用逐步删减法,保留了与IT能力、信息共享、供应链整合间接相关的重要企业绩效指标。将一般性质的绩效计算模型转化为针对本文研究主体的计算模型。
  (5)在建立基于IT能力、信息共享、供应链整合三个主因素的企业绩效模型时,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思路。第一个“总”是指由IT能力、信息共享、供应链整合这三个主因素组成的系统因果模型;第二个“总”是指由IT能力、信息共享、供应链整合这三个主因素和企业绩效共同组成的因果模型;“分”是指基于IT能力或信息共享或供应链整合的单一主元素的企业绩效因果模型。依据此思路建立的模型可以避免以下情况的发生。第一:IT能力、信息共享、供应链整合这三个主因素的量化指标过多,若一次性纳入模型,不能保证所有的指标作用都考虑全面;第二:由此建立的模型可能存在仅仅数值相关而实际不存在相互影响的错误;第三:将所有指标一次性纳入考虑的动力模型结构太过繁杂,其分析结果不便在实际中的应用。可以得到所有直接受到IT能力、信息共享、供应链整合主要量化指标影响的企业绩效指标。
  (6)制定了企业绩效模型计算过程中相关的关联函数,并规划了指标的经典域和节域,可以用于所有类似模型指标的计算。且在最后利用响应面试验分析法,通过Design-Expert软件运行,实现了对IT能力、信息共享和供应链整合与企业绩效间相互作用关联机制验证,对它们之间发展的平衡进行了验证。
  (7)结合杭州H公司的实际数据对模型的应用性进行了分析,并对模型结果与公司当前发展的契合性进行验证,表明模型的结论是符合公司发展阶段的,具有参考价值。并基于此模型,本文创建了一个企业发展战略管理平台,为更多企业能够运用服务平台来针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过程中如何解决平衡发展IT能力、信息共享、供应链整合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