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日乡村旅游空间结构比较研究——以宁波、静冈为例
【6h】

中日乡村旅游空间结构比较研究——以宁波、静冈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一、引言

(一)研究的缘起和意义

1.研究的缘起

2.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二)研究的内容和创新点

1.研究的内容和理论方法

2.研究的思考与创新

二、研究文献综述

(一)乡村旅游空间概念分类

(二)乡村旅游空间理论研究

1.理论基础

2.理论模型

3.日本学者的理论研究

4.文献小结

三、中日乡村旅游资源类型空间分布

(一)中日乡村旅游资源空间结构概述

1.中国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概况

2.日本乡村旅游资源及空间分布概况

(二)案例选择原因及可比性

四、以日本静冈县和浙江宁波乡村为例的中日旅游空间结构比较研究

(一)资源空间聚集效应比较——最邻近指数R

(二)交通网络状况比较

1.网络通达度

2.网络连接度

3.平均径路长

(三)中日乡村旅游空间分布形态

(四)中日乡村旅游空间结构比较

(五)乡村旅游空间形成原因比较

1.日本乡村旅游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

2.中国乡村旅游空间结构形态形成的原因

五、日本乡村旅游空间结构形成对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启示及深入思考

(一)日本乡村旅游空间结构对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启示

1.形成全国性乡村旅游空间网络

2.构建区域性乡村旅游空间体系

3.优化乡村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

4.政策法规

(二)对日本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的进一步思考

六、本文研究的不足和今后研究方向

(一)本文研究的不足

(二)本文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的内容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研究的基础上,以中国浙江省的宁波市和日本静冈县为实例进行实证分析比较,总结了中日乡村旅游空间结构在形态特点上具有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并对形成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借鉴日本乡村旅游空间结构形态分布特征,对中国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的发展和优化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本文首先提出了日本研究旅游空间结构的研究思路和研究范式,引入了日本空间结构的概念和旅游空间结构的组成,阐述了日本旅游空间结构关于圈域模型和骨架模型的概念和应用。
   其次本文用区域旅游系统理论,对中国和日本旅游资源概况以及自然条件、区位条件、乡村旅游资源点的种类进行分析,并选取浙江省宁波市和日本静冈对乡村资源聚集效应——最临近指数R、交通情况——网络通达度、网络连接度、平均径路长等进行定量分析比较,总结了中日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的特点和中日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认为日本乡村旅游空间结构形态呈“笔架”型分布,绝大多数按区块划分,区块内部大多呈链状和圈状分布,但区块功能性弱,受地形地势和交通影响大;乡村旅游点均都集中分布在火山脚下及河流等旅游资源丰富的区域和密集的乡村铁路公路沿线,形成“点、线、面”一体的乡村旅游大网络;日本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强,各个乡村旅游点之间经营形态多样,独立性强。并对形成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最后本文借鉴日本乡村旅游空间结构形态分布特征,对中国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的发展和优化提出了意见和建议,还对中国乡村旅游及旅游业的研究提出了进一步的思考。
   本研究的价值在于:研究分析总结了世界上乡村旅游最发达国家之一的日本乡村旅游空间结构与我国的差异,对我国有借鉴作用;弥补了我国对日本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研究的空白,引进了外国研究空间结构的思路和研究范式,对我国乡村旅游空间结构甚至是旅游业进行了更深的思考。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