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确定环境下集群创新网络合作度、开放度与集群增长绩效的关系研究
【6h】

不确定环境下集群创新网络合作度、开放度与集群增长绩效的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表目录

图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

1.1.1 创新的网络化范式

1.1.2 企业的集群化发展

1.1.3 集群创新网络的动态变化性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的目标与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产业集群与创新理论

2.1.1 早期产业集群理论

2.1.2 新产业集群理论

2.1.3 国内关于产业集群的研究

2.1.4 产业集群创新的机制研究

2.1.5 产业集群创新优势产生机理

2.2 集群创新网络理论

2.2.1 集群网络化创新范式的形成机理

2.2.2 集群创新网络概念与构建机理

2.2.3 集群创新网络结构与要素

2.2.4 集群创新网络的多样化

2.3 技术演化与创新网络演化理论

2.3.1 技术的动态发展与网络演化

2.3.2 环境不确定性与网络式创新范式的缺陷

2.3.3 集群创新网络合作度、开放度与集群增长绩效

2.4 文献评述及其与本文的逻辑联系

第三章 概念模型、研究内容与研究假设

3.1 研究的主要变量与概念模型

3.1.1 研究的主要变量

3.1.2 概念模型

3.2 研究内容与研究假设的建立

第四章 研究设计与变量的测量

4.1 问卷设计

4.1.1 问卷调查的方法

4.1.2 问卷质量控制方法

4.2 变量的测量

4.2.1 解释变量一:集群创新网络合作度

4.2.2 解释变量二:集群创新网络开放度

4.2.3 被解释变量:集群增长绩效

4.2.4 调节变量:环境不确定性

4.3 案例研究设计

第五章 集群创新网络的定量研究和统计检验

5.1 集群的选择与状况介绍

5.1.1 集群的选择

5.1.2 宁波塑料产业集群介绍

5.1.3 杭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介绍

5.1.4 合肥汽车产业集群介绍

5.1.5 永康五金产业集群介绍

5.2 样本描述性统计

5.3 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5.3.1 集群1问卷效度和信度检验

5.3.2 集群2问卷的效度与信度检验

5.3.3 集群3问卷效度与信度检验

5.3.4 集群4问卷效度与信度检验

5.4 研究结果

5.4.1 集群1:宁波塑胶产业集群

5.4.2 集群2:杭州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5.4.3 集群3:合肥汽车产业集群

5.4.4 集群4:永康五金产业集群

5.5 集群之间的比较分析

5.6 假设检验与分析

5.6.1 假设检验

5.6.2 结果分析

第六章 集群创新网络与核心企业技术创新:演化视角

6.1 宁波塑胶产业集群:宁波利时与宁波和富

6.1.1 初始阶段(1991-1995)

6.1.2 成长阶段1(1995-2002)

6.1.3 成长阶段2(2003-2008)

6.1.4 成熟阶段(2009至今)

6.1.5 本节小结

6.2 杭州信息产业集群:银江电子

6.2.1 初创阶段(2002-2006):电子市场、松散网络与模仿式创新

6.2.2 成长阶段:2007-2012年:从集成创新到开放式创新的跨网络创新模式

6.2.3 本节小结

6.3 合肥汽车产业集群:江淮汽车

6.3.1 形成阶段(2000年以前)从以内生型为主导到技术引进

6.3.2 成长阶段:围绕核心企业网络合作与集成式创新(2000-2008)

6.3.3 不确定环境下的开放式创新模式-跨集群创新(2008至今)

6.3.4 本节小结

6.4 永康五金产业集群:星月集团

6.4.1 发生和成长期(1993-2000):网络内的分工合作与机会主义

6.4.2 发展中期(2000-2006):浪潮经济、知识积累与合作研发

6.4.3 发展瓶颈期(2007至今):集群网络锁定与星月集团的挑战

6.4.4 本节小结

第七章 全文结论与对策建议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不确定环境下集群创新网络发展的对策建议

7.3 研究的创新性与局限性

7.3.1 研究的创新性

7.3.2 研究的局限性

7.4 研究的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调查问卷

附录2 访谈提纲

读博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与参加的科研工作

后记

声明

展开▼

摘要

企业相互聚集并形成产业集群在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技术创新中起着重要作用。从网络的角度出发,产业集群具有典型的网络形态特征,集群企业在技术研发与知识共享方面形成网络关系。集群创新网络是一种区域性创新网络,是本地企业、学研机构、政府、中介机构等行为主体在交互作用和协同创新的过程中,建立起的各种促进集群内部创新的、相对稳定的正式或非正式关系的总和。
   集群创新网络成员之间的合作关系有利于技术、信息、诀窍和新思想在群落内企业之间的传播和应用,创新网络内部成员之间合作关系的频度、强度、稳定度、和信任度等对于集群绩效产生积极作用,这些因素可以归纳为创新网络合作度。然而,创新网络范式可能存在风险和缺陷。集群网络内部成员之间的高程度合作不一定带来高增长绩效。网络的内聚性、边界性和关系依赖性导致网络范式在集群形成阶段是创新的助力,但由于环境的快速变化而网络特征不变,集群中的企业对外界动荡的反应能力变得迟缓,从而让集群网络失去弹性,成为创新的阻力,导致集群锁定现象。
   另一方面,一些研究强调创新的开放模式与探索性学习的重要性,认为要打破网络界限,强调网络的开放性和动态性,如网络成员的多样性、成员关系的可脱离性,以及跨网络关系等。集群创新网络需要在建立新的关系和探索新的知识方面增强自身的能力,通过加强网络开放度来进一步延续创新网络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集群创新网络合作度、开放度对集群绩效的作用是动态变化的,这种相对作用大小的变化取决于创新网络面临的不同技术与市场环境状态。集群企业可以通过安排或者改变组织间的关系来对外界环境变动做出反应,环境的变化影响企业间网络改变的类型。也就是说,创新网络合作度、开放度必须随着技术与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有必要引入外部环境变量和开放度变量,将集群创新网络内外部影响因素放到一个框架中进行研究。在本文中,使用环境不确定性变量来衡量技术与市场环境状态。
   本文聚焦的关键问题是:产业集群创新在保持网络创新范式的前提下如何动态发展?研究内容包括:(1)网络合作度与集群增长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不确定性对这种关系的影响及作用机理;(2)网络开放度与集群增长绩效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不确定性对这种关系的影响及作用机理;(3)网络合作度与开放度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及其形成机理。(4)集群创新网络演化过程中,其网络合作度、开放度与环境的阶段性特征对集群核心企业创新行为和绩效的影响的案例研究。最后提出管理和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对4个集群分别进行大样本问卷调查,获得了以下研究发现:
   (1)面对变化的技术与市场环境,必须引入新的要素来衡量集群创新网络特征及其对集群绩效的影响。构建集群创新网络作用机制的主要元素不仅包括那些组成了创新网络的成员与成员之间的联接关系以及衡量这种关系性质与程度的变量,更包括网络的开放性,指网络成员多样性、接受新成员的意愿度、跨网络关系程度、以及网络柔性。两个方面的因素在不同环境下发挥不同作用。
   (2)外部环境因素对集群创新网络及集群增长发挥着显著的作用,然而,技术环境变量与市场环境变量对于集群创新网络特征与集群绩效增长之间关系的作用各不相同。当外部技术环境不确定度比较高时,网络的开放性结构,特别是这种结构要有利于跨集群网络知识获取以及新成员加入显得较为重要;
   当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总体较稳定时,通常集群形成时间较长,其网络合作度对集群绩效的影响较为显著,同时其网络内部合作关系在知识获取方面的质量并不高。这是进入成熟期的集群面临的普遍问题,一方面依赖于网络内部合作关系,另一方面这种合作关系的作用下降,这就导致功能和认知锁定。
   当市场竞争度较高并且技术环境相对稳定时,网络合作度十分重要,这表明并非任何一种环境不确定性较高时,创新网络就不能发挥作用。区域聚集的企业集群在面临其它企业高度竞争挑战时,其协同性和承压性更好,更容易降低成本、获取信息、以及保持商业网络的有效性。
   (3)集群创新网络合作度与开放度之间的负相关性没有得到证实,表明集群网络的开放式变化可以为集群创新提供新的信息和知识,而不受现存网络结构与关系制约;同时现有网络合作关系也可以发挥作用,而不用担心开放性导致的网络关系解体和作用丧失。
   (4)产业集群面临的外部环境是动态变化的,当环境不确定性总体高,其中技术不确定性相对较高时,要强调网络开放性;当环境不确定性偏高,其中竞争性相对较高时,要注重网络合作性以及新成员加入;当环境较为稳定时,既要发挥网络内部关系作用,也要建立跨网络关系,和增强网络柔性。
   基于演化视角对集群核心企业进行案例研究,以下构成对上述结论的解析和补充:
   (1)在集群网络成长期,网络合作关系在案例企业建立商业联系、获取市场和产品信息,指引创新方向,形成社会资本,进而开展技术合作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个解释了网络合作度在集群成长期发生作用的方式和路径。
   (2)随着集群进入成熟阶段,其知识网络的功能老化和弱化,本土化商业网络局限性也日益明显。有的企业适应了变化,开发跨网络商业与知识关系,同时利用本土网络降低成本和形成规模经济,逐渐发展成为核心企业,其它企业维持现状或衰落。这一点解释了网络合作度在成熟期为什么会在创新上逐渐失去显著作用。在产业集群形成20年后,集群网络结构发生较大变化,网络成为几个龙头企业的附属品,存在解体风险。一些企业可以破网而出,可能形成新的网络。
   (3)在高技术产业集群中,集群企业从集群开始发生时就比较注重建立跨区域的产业技术合作关系,强调网络开放度。本地网络关系主要用来建立与本土公共机构、政府部门的合作,以获取资金、政策以及产品采购机会。随着集群进入成长中期,开始建立一些区域内产学研合作关系,获取人力资源。由于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始终较高,较弱的本土嵌入性有利于集群企业应对变化。
   (4)发生时间较长的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在演化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主业不明确带来的产品生产类型经常改变使得用于创新的网络内合作关系出现中断和失去知识积累,并导致网络成员加入和退出过于频繁。其次,进入成熟期后,同质化生产导致集体模仿剽窃,失去创新动力,网络内部关系缺乏信任和稳定度。
   (5)集群创新网络的阶段性特征对于不同企业的影响和作用是不同的。在那每个发展阶段,核心企业善于调整内部合作关系,强调学习创新或集成创新,通过跨区域关系获取和整合知识资源,所以,对于现阶段的我国产业集群,其创新网络开放度比合作度更重要。只有我国集群企业在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能力上得到很大提高,网络合作度的作用才会大大增强,只有网络合作度的作用大大增强,区域产业集群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才会大大的延长和真正体现出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