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浙江省个人卫生支出占比的决定因素及其政策效应
【6h】

浙江省个人卫生支出占比的决定因素及其政策效应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对致贫的影响研究

二、个人现金卫生支出的决定因素研究

三、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框架

第四节 论文可能的贡献及创新点

第二章 个人现金卫生支出理论与政策

第一节 个人现金卫生支出的概念

第二节 我国个人现金卫生支出的现状分析

第三节 “十二五”时期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分析

第三章 理论模型的构建

第一节 大数据统计模型的研究现状

第二节 非参数变量自动剔除方法

第三节 半参数时变系数模型估计

一、建立半参数时变系数模型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二、核函数的选择

三、窗宽的选择(叶阿忠,2003)

第四节 政策效应模型

第四章 实证结果分析

第一节 数据来源及实证框架

一、数据来源

二、实证框架

第二节 个人卫生支出占比的决定因素

第三节 决定因素对个人卫生支出占比的影响分析

一、模型检验

二、决定因素的作用机制及作用强度

三、控制变量的规模挤入效应

四、控制变量的负向配置效应

第四节 控制变量的政策效应分析

一、医保覆盖率的政策模拟

二、经济发展水平的政策模拟

三、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政策模拟

四、宏观因素的综合政策模拟

五、政策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声明

展开▼

摘要

“看病贵”问题一直是我国医疗改革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目前,我国政府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不足,个人医疗费用支出比重较大,人们的医疗负担过重。另外,公立医院欠缺公益性,过度追求经济效益,以药养医,致使“看病难、看病贵”现象加剧。2009年“新医改”以来,随着我国医保覆盖率的大幅提高,以及药品加成的逐渐取消,“看病贵”问题有所缓解。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个人卫生支出比重依然过高,因此,降低个人卫生支出比重成为医疗改革中的热点问题。
  从研究导向上看,已有的研究一般是从经济学视角,以经济理论为导向,研究个人卫生支出占比对居民或家庭的影响,得到的结果并不唯一确定。本文将从大数据视角,以统计学数据驱动为导向,利用浙江省的数据,建立非参数路径收敛模型体系,推广线性路径识别,进一步嵌入变量自动剔除非线性技术,解决逐步回归或主成分法无法剔除非线性无关变量的缺陷,从而识别个人卫生支出占比的决定因素及其政策效应,实证结果表明:
  第一,浙江省个人卫生支出占比的决定因素,线性相关的有个人卫生支出占比的一阶滞后项、医疗收入占比、药品收入占比和财政补助占比,非线性相关的有医院的职工人数、病床使用率、资产收益率、医保覆盖率、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受教育水平不是个人卫生支出占比的决定因素。
  第二,决定因素的作用机制日趋复杂。2008年以前,线性部分起主要作用;2008年以后,非线性部分起主要作用。线性部分中,个人卫生支出占比的一阶滞后项的作用最大。非线性部分中,2008年以前,资产收益率的作用最大,人均可支配收入次之;2008年以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作用较大,医保覆盖率和经济发展水平次之。
  第三,相对于基准模型,线性作用机制的因素主要表现为规模挤入效应,而非线性作用机制的因素主要表现为负向配置效应。2008年之前,资产收益率的配置负向效应最大,其次是人均可支配收入;2008年之后,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大,医保覆盖率和经济发展水平次之。这意味着考虑资产收益率、医保覆盖率、经济发展水平和个人可支配收入,可以有效降低个人卫生支出占比。
  第四,从单个宏观因素的扩张政策效应来看,医保覆盖率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扩张政策,在医疗改革体系逐渐形成时期,实施效果最佳。近年来,个人可支配收入的适度扩张政策,则能够使个人卫生支出比例持续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看病贵”问题。另外,所有的对政策因素增大50%的持续扩张政策,都没有达到政策效应显著增加的效果,可以认为,扩张政策需要适度,过犹不及。
  第五,在三种宏观政策因素的协调作用下,综合的政策效应并不是三个因素政策效应的简单加和,可见,这些因素与个人卫生支出占比之间的关系不可能是线性的,这也另一方面证实了本文采取的半参数方法的优越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