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功能性收入分配、金融发展和经常账户失衡
【6h】

功能性收入分配、金融发展和经常账户失衡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收入分配与经常项目的关系研究

第二节 金融发展与经常项目关系研究

第三节 其他重要因素与经常项目关系研究

第三章 收入分配与经常账户:跨国比较与趋势分析

第一节 经常账户失衡现状分析

第二节 收入分配现状分析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收入分配、金融发展与经常账户:一个理论模型

第一节 理论模型的建立

第二节 经常账户决定因素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收入分配、金融发展与经常账户:一个实证分析

第一节 计量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第二节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第三节 实证结果分析

第四节 稳健性检验

第五节 实证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经历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自21世纪以来,全球经常账户失衡日益成为一个突出问题,一方面表现为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经常账户常年逆差;另一方面表现为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却常年保持经常账户顺差。各国经常账户的深度失衡对全球稳定增长造成了威胁,更有学者认为全球失衡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因素之一(Obstfeld and Rogoff,2009,Blanchardand Milesi-Ferretti,2009,Portes,2009)。因此,探究经常账户失衡问题对于揭示全球经济失衡以及危机成因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经常账户失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储蓄和投资的失衡,而储蓄和投资失衡,主要源于收入分配结构的失衡,而收入分配结构的失衡,又与初次收入分配结构失衡直接相关。初次分配格局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最终影响到全社会的投资和消费比例(刘伟和蔡志洲,2008)。本文将从功能性收入分配和金融发展视角来解释经常账户失衡,并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研究三者的关系。
  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从四大部分来阐述功能性收入分配、金融发展和经常账户失衡的关系,首先,本文对经常账户失衡的现状进行了跨国比较分析,发现经常账户失衡具有全球性和持续性;在对劳动收入占比的跨国比较分析中发现发达国家的劳动收入占比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而且所有国家的劳动收入占比都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其次,本文通过构建一个消费外部性和代理人异质性的模型,从消费渠道解释了劳动收入占比、金融发展和经常账户失衡三者的关系。模型证明了在不存在资本积累和政府支出的情况下,劳动收入占比、金融发展程度和经常账户之间的关系与劳动者消费外部性以及主观贴现率的大小的有关。在发达国家中,居民的主观贴现率较小,倾向于当期消费,劳动者消费外部性越大,消费的越多,将会导致经常账户赤字,劳动收入占比越大,金融发展水平越高,经常账户赤字越大;而在发展中国家,居民的主观贴现率较大,倾向于储蓄即未来消费,劳动者越关注相对消费,消费的越少,将会导致经常账户顺差,劳动收入占比越大,金融发展程度越高时,经常账户顺差越大。
  在此基础上,本文选取了42个国家,并分为22个发达国家和20个发展中国家两个样本,以劳动收入占比、金融发展、外商直接投资等宏观经济变量对1995-2011年的经常账户失衡成因做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劳动收入占比、金融发展对经常账户有显著的影响,发达国家中,劳动收入占比每增加一个单位,经常账户逆差将增加0.128%,而在发展中国家,劳动收入占比每增加1%,会导致经常账户顺差增加0.143%;金融发展在两个样本中对经常账户都有负影响,且在发达国家的影响更为显著。
  最后文章得出结论,经常账户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各国的功能性收入分配失衡和金融发展程度的差异,对于经常账户失衡国在治理的过程中应注重本国的功能性收入分配,发展中国家还应注重本国金融市场的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