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货币政策信贷渠道传导的有效性研究——基于信贷期限结构视角
【6h】

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货币政策信贷渠道传导的有效性研究——基于信贷期限结构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图索引

表索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一、现实背景:现实中的中国货币之谜

二、理论背景:理论上的相关研究缺失

三、研究问题:我国货币政策信贷渠道的有效性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本文创新

一、研究现状

二、预期创新与潜在不足

第三节 研究意义与政策含义

一、研究意义

二、政策含义

第四节 本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及其有效性

第二节 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

一、货币政策传导的信贷渠道

二、开放经济下的信贷渠道

三、信贷渠道与“中国货币之谜"

第三节 概括性评价

第三章 现实特征与理论分析

第一节 我国信贷的现实特征

第二节 基于信贷期限结构视角的理论分析

一、不同期限占比

二、不同贷款投向

第四章 实证分析

一、传统VAR模型与FAVAR模型

二、FAVAR模型的构建与估计

第二节 变量选择与数据处理

第三节 实证分析:FAVAR模型

一、提取因子

二、模型估计与结果分析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第一节 主要结论与创新之处

一、主要结论

二、创新之处

第二节 学术贡献与政策含义

第三节 不足之处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声明

展开▼

摘要

本文应用因子扩展的向量自回归模型(FAVAR,Factor-Augmented Vector Autoregression)模型,从信贷期限结构的新视角分析了开放经济下我国货币政策信贷渠道传导机制的有效性,为研究信贷期限结构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作用提供了一个框架。我们对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分别进行研究,深入分析了两类贷款的作用途径,并以2000年至2017年中的月度数据检验了相应的结论。
  具体而言,本文首先以信贷渠道为重点,梳理了对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及其有效性的相关研究,结合经济全球化的背景总结了开放经济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新特征,并基于信贷期限结构的新视角对有关文献进行了整理,为后文研究打下理论基础。
  其次,本文对我国信贷期限结构的现实特征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我们对短期贷款与中长期贷款在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不同投向与功能进行了区分,从理论上对两者在我国货币政策信贷渠道传导中发挥的不同作用进行了分析。
  接下来,本文从信贷期限结构角度对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货币政策信贷渠道传导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我们借用Bernanke等(2005)提出的FAVAR模型,运用中国2000年1月至2017年7月包含开放经济因素在内的54个宏观经济序列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我国货币政策通过短期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的传导均有效;2.两种贷款的有效性存在明显差异:(1)中长期贷款的脉冲对实体经济影响的持续时间比短期贷款长,这也符合两类贷款本身的期限特性;(2)短期贷款增加在短期内能促进经济增长,但会在未来带来一定负面效果;而中长期贷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虽然在短期内有所波动,但始终保持为正,并在未来带来极小的负面效果;(3)短期贷款推高物价的行为从下游的CPI传导至上游的PPI,而中长期贷款推高物价的行为从上游的PPI传导至下游的CPI。
  最后,引申出本研究的政策含义:(1)除了信贷总量以外,信贷期限结构也会对货币政策传导产生显著影响,货币当局应同时注重信贷总量与结构的调控;(2)在中央“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要求下,应当关注中长期贷款、短期贷款的增长情况以及商业银行、非金融企业的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问题;(3)中长期贷款在供给侧改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我国货币政策通过中长期贷款的传导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应着力疏通中长期贷款渠道的传导。
  总而言之,只有信贷总量与信贷结构都保持在合意范围内,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才能得到充分保证。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