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考试作弊犯罪的治理困境和对策研究——以多元治理为视角
【6h】

考试作弊犯罪的治理困境和对策研究——以多元治理为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的路径和方法

一、研究的路径

二、研究方法和框架

第三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及述评

二、国内研究及述评

第二章 考试作弊犯罪与多元治理理论相关性分析

第一节 相关概念和内涵

一、考试作弊犯罪的概念和内涵

二、多元治理的概念和内涵

第二节 多元治理理论研究考试作弊犯罪的合理性

一、考试作弊犯罪的“公共性特征”

二、多元治理理论分析考试作弊犯罪的适用性

第三章 案例分析:考试作弊犯罪现状及治理困境

第一节 案情介绍及特征分析

一、案情介绍

二、考试作弊犯罪的特征

第二节 考试作弊犯罪的治理现状及困境

一、考试作弊犯罪的治理现状

二、考试作弊犯罪的治理困境及其原因

第四章 多元治理视角下考试作弊犯罪治理的现实路径

第一节 优化行政主体的主导性路径

一、完善行政管理提升治理效果

二、加强机制创新提升预防效果

第二节 拓宽其他主体参与治理的路径

一、发挥社会组织的协同创新作用

二、拓展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路径

三、建立协作平台,构建多元主体共建共治新格局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声明

展开▼

摘要

2015年8月,我国《刑法修正案(九)》增设组织考试作弊罪、非法出售、提供试题、答案罪和代替考试罪。考试作弊自古有之,但列入刑事处罚的考试作弊犯罪与一般考试作弊违规有较大差异。将考试作弊纳入司法惩治是我国司法改革进程中的一大创新,也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反映了打击此类犯罪的国家意志,凸显全方位治理考试作弊犯罪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由于考试作弊犯罪入刑时间短,目前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二个层面:第一,考试作弊司法惩处的法理研究,集中于对考试作弊犯罪在心理、社会、经济等层面的分析;第二,对策性研究,主要聚焦诚信机制构建和考试作弊公共危机应对等。整体而言,大多缺乏对考试作弊犯罪“多元主体共治”的相关研究。实际上,考试作弊犯罪涉及多个国家考试,犯罪原因复杂化,犯罪主体多元化;考试作弊犯罪的治理,不仅要注重惩处,更要注重犯罪预防。在构建考试作弊犯罪惩处和预防体系中,加强惩教机制建设固然重要,但在健全政府主导作用的基础上,还要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公众协同参与的作用,才能形成完善的治理新格局,实现对考试作弊犯罪的全方位治理。
  多元治理理论是新公共管理发展中,探讨政府更公平且有效地处理公共事务的一种理论。政府不可能也没有能力“包办”所有公共事务,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是有效治理的必然要求。因此,多元治理理论为考试作弊犯罪的全方位治理带来两点启示:一是多元主体各司其职,协同治理“立体化”程度高;二是多元主体深度互动,协同治理“精准化”程度高。本文以多元治理理论为理论框架,探讨多元治理理论对考试作弊犯罪治理的适用性;结合考试作弊犯罪的典型案例,分析当前考试作弊犯罪的五大特征,同时探讨考试作弊犯罪的治理现状及其存在的现实困境,并对其原因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以多元治理理论为视角,探讨考试作弊犯罪的多元治理路径和对策,分析政府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多元”共建共治的机制建设。当然,本文对“多元主体”互动性的分析还有待提升。应该看到,考试作弊入刑只是依法治理的起点,要实现“惩处和预防相结合”的全方位、有效治理,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是必然路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