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sflk1-IFN-γ融合蛋白基因重组质粒的构建、表达及生物学活性鉴定
【6h】

sflk1-IFN-γ融合蛋白基因重组质粒的构建、表达及生物学活性鉴定

代理获取

目录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pcDNA3.1(+)/sflk1-IFN-γ重组质粒的构建及生物学活性鉴定

第二部分高效稳定表达sflk1-IFN-γ融合蛋白的CHO细胞株的筛选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白细胞介素23研究进展

学习期间参加课题与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展开▼

摘要

恶性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必须依靠肿瘤新生血管提供足够的营养,因此抑制或破坏肿瘤血管生成已成为近年来肿瘤治疗的新方法。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表达在血管内皮细胞上的相应受体VEGFR2结合所引起的信号转导是血管生成中的限速步骤,在整个血管生成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sVEGFR2,在小鼠中被称为sflk1)可竞争性地结合VEGF,从而阻断VEGF与VEGFR2结合所引起的信号转导,抑制肿瘤细胞诱导的血管生成和肿瘤的生长。IFN-γ是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中非常重要的效应因子,能诱导CTL应答及Th1细胞的分化,并且尚能直接抑制多种肿瘤的生长,同时它自身也有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因此构建了pcDNA3.1(+)/sflk1-IFN-γ重组质粒,将其在CHO细胞中高效稳定表达,并对其表达产物sflk1-IFN-γ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进行了研究鉴定。 目的:构建小鼠可溶性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sflk1)与小鼠IFN-γ(mIFN-γ)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sflk1-IFN-γ;将该重组质粒在CHO细胞中表达,筛选出高效稳定表达sflk1-IFN-γ融合蛋白的CHO细胞株;并对该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进行鉴定。 为比较sflk1-IFN-γ融合蛋白与单独的sflk1蛋白及IFN-γ蛋白的生物学功能上的差异,我们又构建了pcDNA3.1(+)/IFN-γ和pcDNA3.1(+)/sflk1,并同时在CHO细胞中表达,对三者表达产物的生物学功能进行比较分析。 方法: 1.以RT-PCR法,分别从小鼠血管内皮细胞系H5V和小鼠脾细胞特异性扩增sflk1和IFN-γ的cDNA,将sflk1与IFN-γcDNA分别插入pcDNA3.1(+)的多克隆位点中,构建成pcDNA3.1(+)/sflk1-IFN-γ真核表达质粒。同时构建pcDNA3.1(+)/IFN-γ;pcDNA3.1(+)/sflk1由本所提供。 2.将上述三个质粒及pcDNA3.1(+)空载体质粒分别转染COS-7细胞(非洲绿猴肾细胞系)作瞬时表达,ELISA检测48h转染上清中sflk1和IFN-γ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blotting检测胞内sflk1-IFN-γ融合蛋白;分别以H5V增殖抑制试验和NK活性检测表达上清中sflk1-IFN-γ融合蛋白的sflk1和IFN-γ生物学活性。 3.将pcDNA3.1(+)/sflk1-IFN-γ、pcDNA3.1(+)/sflk1及pcDNA3.1(+)/IFN-γ三个质粒分别与pSV2-dhfr+载体体外共转染CHO-dhfr-细胞,以MTX抗性筛选标记基因dhfr扩增体系及有限稀释筛选高效稳定表达sflk1-IFN-γ融合蛋白、sflk1和IFN-γ的CHO细胞株。 结论: 1.成功构建了pcDNA3.1(+)/sflk1-IFN-γ与pcDNA3.1(+)/IFN-γ真核表达质粒。 2.pcDNA3.1(+)/sflk1-IFN-γ重组质粒能够在真核细胞中有效表达,且表达的sflk1-IFN-γ融合蛋白兼有sflk1和IFN-γ两者的生物学活性。 3.获得高效稳定表达sflk1-IFN-γ融合蛋白的CHO细胞株。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