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创业企业网络动态能力与创新社会网络沃度研究
【6h】

创业企业网络动态能力与创新社会网络沃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1引言

2 理论背景与文献回顾

2.1 创新社会网络研究综述

2.1.1 创新的界定与测量

2.1.2创新社会网络的概念界定与组成单元

2.1.3创新社会网络的形成动因

2.1.4创新社会网络研究的主要指导理论

2.2 创业企业及其创新社会网络研究

2.2.1创业企业的界定

2.2.2创业企业的特征及其对创新社会网络的影响

2.2.3创业企业创新社会网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2.3 知识获取研究综述

2.3.1知识获取的内涵

2.3.2知识获取的影响因素研究

2.3.3知识获取的效应研究

2.4 网络能力研究综述

2.4.1 网络能力:从胜任力观到动态能力观

2.4.2 网络能力的结构与测量

2.4.3 网络能力的效应研究

2.5 创新导向研究综述

2.6 文献小结

2.6.1 以往研究的主要结论

2.6.2 以往研究存在的局限与待研究问题

3 本研究的理论构建与总体思路

3.1 拟解决的关键理论问题

3.2 总体构思与实证设计

3.3 技术路线

4 研究一:网络动态能力与创新社会网络沃度构思访谈研究

4.1 引言

4.2 研究目的

4.3 研究方法

4.3.1样本

4.3.2访谈提纲

4.3.3访谈实施

4.4 内容分析

4.4.1确定分析单元

4.4.2建立分析类目

4.4.3编码与统计结果

4.4.4信度检验

4.4.5效度检验

4.5 结果与解释

4.5.1 网络动态能力

4.5.2创新社会网络沃度

4.6 小结与讨论

4.6.1 网络动态能力的要素

4.6.2创新社会网络沃度的要素

4.6.3研究局限与有待进一研究的问题

5 研究二:网络动态能力与创新社会网络沃度的结构验证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假设

5.2.1 网络动态能力的维度假设

5.2.2创新社会网络沃度的维度假设

5.2.3创新社会网络沃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假设

5.3 研究方法

5.3.1样本

5.3.2测量

5.3.3统计分析

5.4 研究结果

5.4.1 网络动态能力的维度验证

5.4.2 创新社会网络沃度的维度验证

5.4.3 创新社会网络沃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验证

5.5 小结与讨论

5.5.1 网络动态能力与创新社会网络沃度的结构

5.5.2 创新社会网络沃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

5.5.3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5.5.4研究局限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6 研究三:网络动态能力对创新社会网络沃度的影响研究

6.1 引言

6.2 研究目的

6.3 研究假设

6.3.1 创新社会网络沃度的阶段差异假设

6.3.2 网络动态能力对创新社会网络沃度的作用假设

6.4 研究方法

6.4.1样本

6.4.2测量

6.4.3统计分析

6.5 研究结果

6.5.1 创新社会网络沃度的阶段差异分析

6.5.2 网络动态能力与创新社会网络沃度二阶因子关系验证

6.5.3 网络动态能力与创新社会网络沃度的维度关系验证

6.6 小结与讨论

6.6.1 创新社会网络沃度的阶段差异

6.6.2 网络动念能力对创新社会网络沃度的影响

6.6.3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6.6.4研究局限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7 研究四:创新社会网络沃度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

7.1 引言

7.2 研究目的

7.3 研究假设

7.3.1 创新社会网络沃度与知识获取

7.3.2知识获取与创新绩效

7.3.3 知识获取的中介效应

7.3.4 创新导向的调节效应

7.4 案例研究

7.4.1研究方法

7.4.2案例一:创新社会网络的知识储备与创新——科尔公司

7.4.3案例二:创新社会网络的知识储备与创新——宇清公司

7.4.4案例三:创新社会网络的信任关系与创新——天语公司

7.4.5案例四:创新社会网络的网络构形与创新——英特公司

7.4.6案例比较分析

7.4.7案例研究小结

7.5 问卷研究

7.5.1研究方法

7.5.2研究结果

7.5.3 问卷研究小结

7.6.1 创新社会网络沃度与知识获取

7.6.2知识获取与创新绩效

7.6.3 知识获取的中介效应

7.6.4创新导向的调节效应

7.6.5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7.6.6研究局限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8总论

8.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8.1.1 网络动态能力与创新社会网络沃度的维度结构

8.1.2创新社会网络沃度的阶段差异

8.1.3 网络动态能力对创新社会网络沃度的影响

8.1.4创新社会网络沃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

8.1.5知识获取的中介作用

8.1.6创新导向的调节作用

8.1.7研究构思模型修正

8.2 本研究的理论进展

8.2.1 提出并验证了创业企业网络动态能力的四维度结构模型

8.2.2提出并验证了创新社会网络沃度的三维度结构模型

8.2.3运用能力思路揭示了创新社会网络的演进动力

8.2.4揭示了创新社会网络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

8.3 本研究的实践意义

8.3.1 为创业企业优化创新社会网络提供了理论支持

8.3.2 为创业企业提升网络动态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8.3.3为创业企业更好地利用创新社会网络指明了方向

8.4 本研究的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创新社会网络是企业以获取创新所需知识为目的而构建的特定社会网络。文献回顾表明,创新社会网络是企业把握创新机会、提升创新绩效的重要途径。但另一方面,创业背景下进行的创新社会网络研究仍然十分有限,而且已有研究大多关注创新社会网络的结构与关系,未能对其实质特征做出清晰的定义,因此对于何种网络结构及关系才能真正促进创业企业的创新,各个研究出现了很大的分歧。不仅如此,已有研究对于创新社会网络提升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也未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本研究把创新社会网络看成企业创新的中观环境,用“创新社会网络沃度”一词来表示这种环境有利于企业创新的程度,在创业、组织学习及社会网络等领域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电子制造、机械制造、软件服务与生物制药等四个行业的创业企业为样本,深入探讨创新社会网络沃度的结构维度及其对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同时,本研究还以参与者—结构互动理论为指导,在以往网络能力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创业企业网络动态能力的结构维度及其对创新社会网络沃度的影响。 研究一采用半结构化深度访谈的方法,对17家分属不同创业阶段、不同规模及不同行业的创业企业创始者或负责技术研发的高管人员进行现场访谈,了解企业创新社会网络活动及其推动创新发展的关键事件。通过对访谈材料的分析与编码,提炼出了网络动态能力与创新社会网络沃度的关键要素。其中,网络动态能力包括关系技能、知悉伙伴、协作安排与内部沟通四个要素,创新社会网络沃度包括网络构形、信任关系与知识储备三个要素。 研究二进一步验证了网络动态能力与创新社会网络沃度的概念特质与结构维度。结合相关文献与访谈研究结果,首先编制了网络动态能力与创新社会网络沃度测量问卷,然后分别以138家样本企业与183家样本企业数据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网络动态能力的四维度结构模型以及创新社会网络沃度的三维度结构模型与数据拟合良好,并且两个构思均表现出了良好的聚合效度与辨别效度。同时,对创新社会网络沃度与创新绩效关系的结构方程建模也表明创新社会网络沃度具有较好的效标效度。 研究三提出和验证了创业企业网络动态能力对创新社会网络的影响模型。利用研究二提出的网络动态能力与创新社会网络沃度测量量表,收集到了183份有效问卷。统计分析结果支持了参与者一结构互动主义的观点,即创业企业的创新社会网络沃度从初创期到成熟期呈现有规律的上升趋势,而企业自身的网络动态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中,网络动态能力的关系技能与知悉伙伴维度对创新社会网络沃度的网络构形、信任关系与知识储备三个维度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内部沟通维度对创新社会网络沃度的网络构形维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协作安排维度对创新社会网络沃度的信任关系维度有显著正向影响。 研究四提出和验证了创业企业创新社会网络沃度影响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模型。研究以多个地区的183家创业企业为样本,运用层级回归分析技术,检验了知识获取、创新导向与吸收能力在创新社会网络沃度与创新绩效之间的中介与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创新社会网络沃度通过两条路径影响企业的创新绩效。一是直接路径,即创新社会网络沃度直接作用于创新绩效;二是间接路径,即在两者的关系中,企业的知识获取起到了部分或完全中介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吸收能力会强化网络构形维度及知识储备维度与知识获取的关系。此外,企业的创新导向还与创新社会网络的信任关系维度及知识储备维度产生交互作用,共同影响企业的产品创新性与创新速度。这些结果说明,创业企业要充分利用创新社会网络优势,不仅要关注网络本身的建设,也要关注自身能力及企业创新文化建设。 论文的最后一章总结了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探讨了本研究的理论进展与现实意义,指出了本研究存在的局限和有待进一步解决的理论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