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颅脑损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测定及意义
【6h】

颅脑损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测定及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声明

致谢

引 言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及一般资料

1.2仪器及试剂

1.3 方 法

1.4统计学方法

2.结 果

2.1对照组与不同程度颅脑损伤患者12小时内D-二聚体水平的比较

2.2 颅脑损伤12小时内D-二聚体水平与CT中线移位程度的比较

2.3 不同程度颅脑损伤患者伤后不同时间D-二聚体水平变化的比较

2.4颅脑损伤患者伤后12小时D-二聚体水平与GCS和GOS的关系

3.讨 论

4.结 论

5.参考文献

综述:D-二聚体与颅脑损伤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 研究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早期血浆D-二聚体(D-dimer)浓度、动态变化、与CT中线移位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①选择2008年1月至2008年9月住院的96例颅脑损伤病人,在伤后12小时、72小时、168小时采用酶联荧光分析法( ELFA)测定血浆D-二聚体浓度。并选择同期30例本院健康体检志愿者作为对照组。 ②根据入院时GCS评分分为轻型、中型、重型颅脑损伤,对三型颅脑损伤病人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比较分析并与对照组比较。 ③测量所有病例颅脑CT中线移位距离,根据CT中线移位程度( mm)分为:无移位、0<移位<5、5≤移位≤15、移位>15四组,对其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比较分析。 ④动态检测血浆D-二聚体浓度,分别比较轻型组与中重型保守组伤后12小时、72小时、168小时不同时间血浆D-二聚体浓度。 ⑤对所有病例组患者均于伤后3个月进行格拉斯哥预后( GOS)评分,结合患者伤后3月转归情况应用血浆D-二聚体浓度预测病情预后。 结果: ①病例组96例颅脑损伤患者伤后血浆D-二聚体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各组间比较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②颅脑损伤12小时内患者血浆D-二聚体浓度随头颅CT中线移位程度的加重而升高。“移位>15”组与“5≤移位≤15”组相比,P<0.05,有显著性差异,其余各组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③轻型组和中重型保守组伤后72小时血浆D-二聚体浓度比伤后12小时明显增高(P<0.01)。而伤后168小时的D-二聚体浓度较伤后72小时明显降低(P<0.01),也低于伤后12小时的D-二聚体浓度。 ④颅脑损伤患者伤后12小时D-二聚体水平与GCS评分及GOS评分均具有负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0.864,P<0.01;r=-0.853,P<0.01。 ⑤用ROC Curve(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浆D-二聚体浓度与颅脑损伤预后的关系。cut-off point(截断点)的D-二聚体值为6150(ng/ml),其灵敏度为83.8%,特异度为89.8%,AUC(曲线下面积)为0.942。 结论: 测定血浆D-二聚体浓度是一种方法简便、特异性强、灵敏度较高的实验室指标,是早期评估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可靠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