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分布式认知的开放式创新研究
【6h】

基于分布式认知的开放式创新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开放式创新:兴起及其产生的问题

1.1 开放式创新的兴起

1.1.1 经济学中创新的概念

1.1.2 创新范式的转换

1.1.3 开放式创新的研究范围

1.2 开放式创新研究所面临的问题

1.2.1 对中小企业以及信息技术企业开放式创新研究的忽视

1.2.2 创新的定义及其研究方法的缺陷

1.2.3 开放式创新研究中历史维度的缺失

1.3 逻辑、情境与历史的统一——开放式创新的科学哲学研究进路

2 分布式认知:知识协商的理论视角

2.1 分布式认知的视角

2.1.1 第一代认知科学的兴起及其暴露的问题

2.1.2 分布式认知的产生

2.1.3 分布式认知的分析结构

2.2 分布式认知与实验室研究

2.2.1 传统的实验室研究

2.2.2 分布式认知的实验室研究

2.2.3 分布式认知与开放式创新的同构性

2.2.4 基于分布式认知的开放式创新研究的理论优势

3 大科学计划:创新范式转换的推动

3.1 大科学计划的实施以及其对创新范式转换的影响

3.1.1 大科学计划的实施与大学角色的转变

3.1.2 大科学的分布式特点对开放式创新的影响

3.2 科学共同体的协商方式对创新范式转换的影响

3.2.1 科学共同体的内部规范对创新范式转换的影响

3.2.2 创新团队的沟通模式对创新范式转换的影响

3.2.3 信息技术作为分布式认知中的人工物对创新范式转变的影响

3.3 大科学在从开放式创新对封闭式创新的替代过程扮演的角色

4 TD-SCDMA:开放式创新的案例分析

4.1 案例的典型性分析

4.2 国内电信界对移动技术认知的分布式记忆

4.2.1 上世纪90年代末国内电信业对未来中国电信发展的判断

4.2.2 "巨大中华"的成功对国内电信技术发展的启示

4.2.3 国家意志作为推动三代移动技术标准形成的主要动力

4.2.4 讨论:记忆的分布和自主创新意见的形成

4.3 从SCDMA的研发到最初的商用

4.3.1 徐广涵与SCDMA的研发:技术作为一种黏性知识

4.3.2 李世鹤、Cwill公司与北京信威公司

4.3.3 讨论:技术的地方性与商谈

4.4 TD-SCDMA作为第三代移动技术标准确立的过程

4.4.1 TD-SCDMA作为第三代移动技术标准的准备阶段

4.4.2 TD-SCDMA作为第三代移动技术标准的提出阶段

4.4.3 在国际各大竞争对手的矛盾中幸运通过的TD-SCDMA

4.4.4 开放式创新的本质

5 总结和启示:技术知识协商的拓展

5.1 在历史和情境视野中的技术知识

5.1.1 技术作为一种地方性知识

5.1.2 反思"核心技术"的概念

5.1.3 开放式创新与创新型团队

5.2 "大科学时代"科技哲学研究范围的延伸

5.2.1 技术的本质问题

5.2.2 技术团队的内部知识产生过程和伦理问题

5.2.3 技术和科学作为一种人工物与人相对立的问题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开放式创新是美国学者切萨布鲁夫2003年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是相对于封闭式创新的一种技术创新概念的转变。传统的封闭式创新模式是指技术创新产生于企业内部的实验室中,以保证技术秘密不被泄漏,从而保证技术独享及其带来的垄断利润;而开放式创新是指企业在研制新产品时不再仅依靠自身的研发力量,而是通过市场购买其他公司的先进技术,结合自身的技术特点以及市场优势,推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开放式创新的概念提出之后,很快受到西方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但至今仍然缺乏一个成熟的理论框架对这一技术创新范式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当前认知科学领域的分布式认知理论的典型案例与开放式创新的历程在很大程度上有相似性;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分布式认知理论的基本预设、研究框架和认知渠道研究等方面,都可以应用于对开放式创新的分析中。首先,在研究对象方面,两者都涉及类似的知识的生产过程,在该过程中,不同个体和群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磋商,最后达成共识;其次,两者都承认信息具有地方性属性,即信息的意义和有效性依赖于具体的群体和个人;再次,在研究框架上,两者都重视群体的交往互动,即信息在不同层级之间的计算和协商;最后,在对于认知的渠道和分布认知的人工物的研究上,两者都关注分布表征计算过程的人工物和交流渠道对知识产生过程的影响。运用分布式认知理论对开放式创新进行探索性研究,可以得到一些很有启发性的结果。运用分布式认识理论进行宏观视角的考察,可以清楚地看到:从封闭式创新到开放式创新的范式转换是在当代大科学计划背景下进行的,新范式的开放性特点与大科学的分布式特性极为相似,即为了完成一个复杂的任务,由多方面力量共同参与以推进研发过程。通过考察企业创新试验室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大科学计划的实施对创新范式的转换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科学共同体内部的伦理范式、交往方式和对知识的态度,颠覆了企业内部技术保密的陈规,从而直接推动了创新范式的转换。运用分布式认知的研究方法,也可以进行微观的考察。对“TD-SCDMA技术成为国际3G标准”这一开放式创新的典型案例的分析表明:技术知识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地方性知识,它成为一种公共知识的过程,依赖于掌握这些技术知识的创新团队在市场中协商和计算的过程。技术知识在不同群体间的传播依赖于人际传播渠道。技术知识的传播、成熟以及走向市场的过程,实际上是掌握技术知识的群体不断扩张和分布化的过程。这样的结论有别于传统科学哲学中“技术知识和科学知识同属人类公共知识”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技术的本质问题和技术团队的伦理特征问题,以及以往技术哲学研究中历史维度缺失的问题,都可以得到更深层次的探讨。通过以上宏、微观分析得到的结论及研究展望,还可以进一步探讨传统科学哲学的研究范围的拓展和“大科学时代”科技哲学范式的建立。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