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摩诃僧祇律》单音动词词义演变研究及认知分析——以经贸、医疗、拘囚类概念场为例
【6h】

《摩诃僧祇律》单音动词词义演变研究及认知分析——以经贸、医疗、拘囚类概念场为例

代理获取

摘要

东晋法显共佛陀跋陀罗译《摩诃僧只律》是佛教根本大衆部所奉持的一部广律,语料的翻译年代真实可靠;作爲佛家“律法”,其语言更爲贴近当时社会生活,且口语性强;文献篇幅较长,约五十四万字,是汉语词汇研究的可贵语料,其中不少词汇在汉语词汇发展史上有一定的价值。本文选取《摩诃僧只律》中经贸、医疗、拘囚类的八个单音动词概念场爲考察对象,运用概念场理论和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其中45个单音动词的词义演变情况。
   词义演变研究是历史词汇学的核心课题,其中包括词义演变的具体考察和词义演变规律的分析。本文首先对各个概念场中的单音动词在《摩诃僧只律》中的使用情况进行细致的描写;其次运用概念场理论和方法对这些单音动词的词义演变轨迹进行分析,追溯它们的演变历程,并对反映出来的规律性现象加以理论概括;最後尝试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阐释概念场中单音动词词义演变的动因、条件和规律。
   在现有关於词义演变研究的理论基础上,本文主要采用“共时和历时相结合”、“描写和解释相结合”、“历史分析和认知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摩诃僧只律》中部分单音动词词义的演变进行考察和分析。全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在介绍《摩诃僧只律》概况及语言研究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词义演变研究的理论基础及本文的研究取向。
   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以概念爲视点,考察了经贸类、医疗类以及拘囚类中“借贷”、“偿还”、“雇赁”、“贸易”、“患病”、“治疗”、“逮捕”、“囚禁”等八个概念场在《摩诃僧只律》中的词汇表达形式,同时适当地补充了中古时期同一概念场的同类词汇表达形式,并追溯其来源,根据它们的词义演变轨迹,对其引申规律进行排比和分类,以期发现词语表达形式与概念内容之间的对应联系,还可以看出《摩诃僧只律》在词汇运用上的特点。在研究过程中既区分了共时平面上同一概念场内的典型成员和非典型成员,也注意到同一概念场词语词义的历时演变,并且分析了相关概念场的边界模糊状况。同时尝试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阐释概念场中单音动词词义演变的动因和机制。其中部分章节以词爲视点,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对“负”、“録”和“系”的一词多义现象进行了分析,试图揭示一词多义现象的产生机制,理清多义词各义项之间的联系。
   第五章我们首先考察了《摩诃僧只律》单音动词概念场的词义系统性。具体考察了两个方面的问题:(1)《摩诃僧只律》中单音动词的多义化及同义并列复合词的形成;(2)同一概念场词语词义的历史演变。其次,我们描述了认知语言学背景下的词义演变观,以及影响词义演变的几个重要认知机制。
   通过全文的考察,我们发现:
   (1)本文考察的45个单音动词词义演变主要是在隐喻机制和转喻的作用下实现的。
   (2)《摩诃僧只律》中单音动词的词义演变对复合词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爲同义并列式复合词的形成提供了可选形式,爲复合词的词义演变提供了演变模式。
   (3)通过历时的分析,我们对“负”、“録”、“系”等多义词各义项之间的联系有了更爲具体的了解和认识。
   (4)结合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理论、范畴化理论以及家族相似性理论,使“偿还”概念场、“治疗”概念场、“贸易”概念场、“逮捕”概念场中动词词义演变过程得到了更爲合理的分析和解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