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金经理的个人特性对么募基金业绩的影响
【6h】

基金经理的个人特性对么募基金业绩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表目录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内容及结构简介

1.3 创新之处

1.4 研究方法简述

2 相关研究文献回顾

2.1 基金评价体系

2.1.1 基金业绩评价指标

2.1.2 择时能力评价指标

2.2 基金业绩的影响因素分析

2.2.1 基金授资收益率与市场平均收益率

2.2.2 基金投资风险

2.2.3 基金管理人的投资能力

2.3 文献回顾小结

3 私募基金经理个人特性现状分析

3.1 私募基金的定义

3.2 私募基金的起源及发展

3.3 我国私募基金发展

3.4 我国私募基金经理的市场现状

3.5 私募基金经理个人特性分析

3.5.1 年龄

3.5.2 性别结构

3.5.3 学历结构

3.5.4 海归因素

3.5.5 从业经验

3.5.6 出身分析

3.5.7 基金经理的资格认证

3.5.8 基金经理的学历专业背景

3.5.9 管理的信托基金只数

4.研究假设与模型设计

4.1 数据来源

4.2 因素假定

4.3 模型建立

5 实证结果

5.1 样本选择

5.2 变量检验

5.2.1 变量的统计性描述

5.2.2 共线性检验

5.2.3 回归结果及分析

5.2.4 模型稳健性分析

6 结论及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局限性分析

6.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私募基金(Private Fund)是跟公募基金(Public Fund)相对应的概念,是根据基金募集方式来划分的。根据投资标的的不同,私募基金又分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本文所研究的私募基金,是指进行证券投资活动的基金,在海外私募基金又常被称为对冲基金(Hedge Fund)。私募基金在我国目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由于私募基金的实际投资管理人出身背景不一,一定程度上使得行业内分化显著,选私募基金就必须选实际管理人。
   本文在对国内外有关影响证券投资基金绩效因素研究综述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我国私募基金经理对基金业绩的影响。文章从分析我国信托型私募基金市场的现状,私募基金经理的情况入手,在此基础上找出了影响阳光型私募基金业绩的基金经理个人特性,如出身、学历、从业经验、执业资格证等等,通过文献研究、数据分析等方式,建立了两种回归模型,采用回归分析,进行了稳定性及共线性分析,得出了两个较为有意义的结论:一是有理工科背景的私募基金经理更有可能取得高的回报;二是在私募基金业绩比较中,“机构派”显著优于“草根派”。本文还对分析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及由此得出的结论做了简要评析,并对私募基金的发展及研究前景做了展望。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