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社会转型中的“底层政治”——对当代中国底层群体的政治社会学研究
【6h】

社会转型中的“底层政治”——对当代中国底层群体的政治社会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1.引言

1.1 目前研究现状

1.2 研究方法

2.底层研究的现状及对中国现实的启示

3.中国“底层政治”形成的宏观分析

3.1 全面转型造成的“社会断裂”及底层群体的边缘化

3.2 “后全能主义”时代提供的可能性

4. “底层政治”的类型学

4.1 弱者的武器--乡村农民的“反抗”

4.2 城市的“底层政治”

4.3 网络政治--迅猛发展的“底层政治”类型

5.演变的诸种可能性及其治理

6.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与西方政治学经典语境中“国家-社会”分析框架不同,大量非西方国家由于没有发育充分的市民社会,无法沿着前者的理论路径对自身的政治现象进行分析。不过,理论范式的缺乏并不意味着现实政治会无法运行,对这些非西方历史背景下的政治现象进行描述和解释是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必须面临的挑战。通过借鉴国外“底层学派”的研究成果并联系中国的实际情况,国内学者在中国“底层政治”问题上取得了大量学术成果,但这些研究大都将视角集中在单一领域,缺少宏观上对“底层政治”的分类研究。因此,笔者从宏观的角度阐释了底层的政治状况。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是引论;第二章简略的阐述底层研究的现状及对中国现实的启发;第三章从宏观上分析“底层政治”形成的因为;第四章是论文的主体部分,重点讲述“底层政治”的类型学,这一“底层政治”现象,依其发生的场域,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包括乡村农民的“反抗”、城市的“底层政治”、网络政治。在不同的场域中,每种类型都呈现出各自的特性并在总体上契合进当前的社会结构;第五章是笔者对底层治理演变的诸种可能性的构思;第六章是对上文的总结。笔者认为,在“社会断裂”的背景下,底层群体因制度性弱势和利益受损而进行了大量非制度性行为;这些行为因直接指对的是因既有社会权力结构而产生的“不公现象”,而具备了政治特征;这些行为在现有的制度框架中,基本上属于“非法”至少是“灰色”的区域,由此也形成了制度性话语和底层话语不断的拉锯和博弈,以上这些构成了当代中国“底层政治”的基本特征。由此看治理问题,笔者认为未来的治理图景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