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侵蚀环境演变的多要素分析
【6h】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侵蚀环境演变的多要素分析

代理获取

摘要

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位于黄土高原西北部与我国西北沙漠接壤,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是研究侵蚀环境演变的理想区域。为此,根据地层学和黄土古黑垆土剖面发育特征,在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的南北界线附近选择了黑垆土层次清晰的典型剖面7个,进行了分层采样,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水蚀风蚀交错区南北分界线上南线区域土壤质地明显优于北线区域,整个区域内上部的机械组成显著地粗于其他各层,并且土壤逐渐粗化;黄土高原西北部水蚀风蚀交错区内水分含量分布规律表现为自东北向西南由干旱逐渐湿润,含水量大小顺序为:黑垆土含水量>马兰士黄土含水量>表层现代黄土含水量。于是可知,发育黄土的环境越来越干旱。水平方向上,Kd值(粗粉砂粒含量/粘粒含量)表明神木饮马泉和高家堡桑树渠村比较暖湿,永坪镇寒沙石区域相对较为干冷。
   2.地球化学元素表明:在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自黑垆土形成以来,侵蚀环境总体上趋于干旱,具有降水减少,物理风化强,淋溶作用弱,成壤作用较弱的特征,存在气候冷暖波动和在暖期微弱的土壤化作用。但东西两段的干旱化程度东部强于西部,温度上升西部高于东部,侵蚀环境的演变具有跷跷板扭转的特点,东部有向南扩张的迹象,西部呈现出北移特征.但这种变化趋势还因地貌和人为扰动而发生局部的波动。
   3.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各养分含量都较低,一般表层0-20cm土层各养分含量大于20-40cm土层养分含量,但是两层养分含量差异不大。说明该区旱坡地土壤可能存在较大的养分流失与淋失现象,坡面径流、壤中径流携带的养分不容忽视。
   4.孢粉分析显示,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的生物气候属于半干旱荒漠草原。在马兰黄土堆积期基本上属于荒漠草原气候;黑垆土发育期环境稍趋温和偏湿;目前,实施水土保持措施的区域侵蚀环境趋于好转,反之则恶化.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