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研究——基于2003年以来的典型案例分析
【6h】

我国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研究——基于2003年以来的典型案例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的研究现状

1.3.2 国内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重难点与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重点

1.4.3 研究难点

1.4.4 研究的创新点

2 群体性事件的相关理论分析

2.1 群体性事件的涵义界定

2.1.1 西方对群体性事件的涵义界定

2.1.2 国内对群体性事件的涵义界定

2.2 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

2.2.1 社会变迁理论

2.2.2 挫折-攻击理论

2.2.3 政治过程理论

2.2.4 政治机会结构理论

2.3 群体性事件发生后的作用效果

3 群体性事件的典型案例分析

3.1 群体性事件的类型分析

3.1.1 直接利益相关的群体性事件

3.1.2 无直接利益相关的群体性事件

3.1.3 反应性的、主动性的群体性事件

3.2 群体性事件性质分析

3.3 群体性事件变化趋势分析

3.3.1 组织性越来越高

3.3.2 群体性事件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传染”趋势

3.3.3 非理性和暴力化升级的趋势越来越高

4 群体性事件的产生原因

4.1 群体性事件产生的直接原因

4.1.1 群众缺乏有效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

4.1.2 政府的不作为

4.1.3 行政腐败严重,政府公信力下降

4.2 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结构性原因

4.2.1 国家对社会的控制减弱

4.2.2 利益不断重组,社会公正缺失

4.2.3 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多元价值观的形成

4.2.4 小结

5 当前群体性事件的治理效能分析

5.1 治理的目标

5.1.1 以群体性事件的零发生率为目标

5.1.2 以控制事态,平息群体性事件为目标

5.2 治理的手段

5.2.1 采用“堵”的方式

5.2.2 使用合法的暴力机构进行控制

5.2.3 用钱解决问题

5.3 治理的效果

5.3.1 维稳成本激增

5.3.2 越维越不稳

5.4 存在的问题

5.4.1 僵化的稳定思维

5.4.2 僵化的治理模式

5.4.3 公权力强制治理

6 群体性事件的治理路径选择

6.1 摒弃僵化的稳定观

6.2 重源头治理,改变传统的社会管理方式

6.3 建立多元主体的参与机制

6.4 发展各种社会组织

6.5 畅通各个群体的利益表达渠道

6.6 体制化利益表达的集体行动

7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2003年以来发生的群体性事件的典型案例

展开▼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政治高度稳定,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社会并没有达到长治久安的状态,反而孕育着发生动乱的矛盾。社会矛盾激化、群体性事件频发,给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带了消极影响。尽管中央政府对于群体性事件的治理高度重视,并成立了专门的维稳机构来应对,可只是维护了社会表面上的稳定,矛盾并没有从根源上得到化解,为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本文是在我国处于转型期,群体性事件频发的这一背景下,对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进行探索的。首先,在整合西方社会运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群体性事件的涵义界定、其产生的原因和作用效果三方面进行介绍;其次对2003年以来发生的典型的群体性事件进行介绍,并对其类型、性质、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第三,从群体性事件产生的直接原因和结构性原因两方面对其发生的机理进行阐释;第四,从治理的目标、手段、效果、存在的问题方面对当前群体性事件的治理效能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治理群体性事件的路径选择,包括转变现有的稳定思维、改变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建立多元主体的参与机制、发展各种社会组织、畅通民众的利益表达渠道、体制化民众利益表达的行动。
   总之,要想社会达到长治久安的状态,只有转变思维,客观的看待当前的利益表达行动,畅通利益表达的渠道;从根源上去化解矛盾,才能真正有效的维护社会稳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